中国社会,是一个泛道德化的社会。因此,道德这个词也是被过度使用的。
说起道德,我们每一个人都不陌生。但是如果我们要问:到底什么是道德?也许,我们就不一定能说得清楚,越基础的概念,我们往往越说不清。
我见过很多关于道德的定义与解释,但我最认同的一种理解是云南大学石鹏飞教授所提供的解释,他说:道德,就是循道而得,在古文中,得与德是通用的。
那么,要循什么道呢?我个人认为,我们无非需要循两条道。一条是儒家孔子所讲的人道,另一条是道家老子所讲的天道。儒道两家,能集中的反映出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智慧!
首先,我们为人处事需要遵循人道,也就是遵守社会规范与道德伦理。一旦我们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违背社会规范与道德伦理。那么,即使我们获得了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其实也透支了我们的人品。最终,我们一定会为这种透支付出惨重的代价,也会受到周边所有人与社会的反制与掣肘。
其次,我们为人处事还需要遵循天道。也就是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比如,任何一个人的成功,其实都不是偶然的,而是水到渠成的。成功,往往都是一个人在某个领域长期坚持的结果。我们绝不可以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认识到这个规律以后,我们往往更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在还没有成功之前耐得住寂寞,愿意静下心来成长。
事物发展都有它自身的规律,荀子有一个观点讲到“制天命而用之”。其实他讲的就是我们做事情要善于发现规律并利用规律为我们服务。
因此,我们在谈到“道德”的时候,绝对不能狭义的理解成“学雷锋、做好事”,也不能仅仅理解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以后我们一定要从“人道”与“天道”两个方面去把握道德的内涵,学会科学地讲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