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活动由先生带领出行,我只能在后方感知娃的变化,于是这篇总结也来迟了。
第一次参加此类活动,我们完全懵的,连帐篷都是前一天晚上才到的。早上出发也匆忙,我随父子俩到现场,刚开始还瞌睡兮兮,但一接近目的地,看到这些孩子,看见这些红旗,瞬间精神百倍。
刚开始我们其实都很疑惑,这么多的人,露营,会有趣?但一到现场,就完全被现场的氛围所感染了,整个人也感觉活力满满了。由于到得有些晚了,先生负责扎帐篷,我负责带娃去集合。稍微了解了一下行程,我有些着急了,因为娃还没吃早餐,而且我没带食物,我跟旁边的一位妈妈说起了我的担心,她很热心的分享了她们的食物。趁着集合的空档,我走到孩子身边,想让他赶快吃点,可人家拒绝了,他说要集合了,不能影响集合。虽然有些担心他饿肚子,我也接受了他的意见,饿也是一种体验,而且从这件事里我们都应该汲取教训,大人知道怎样更好的安排时间,娃则需要思考怎样更好的照顾自己。
集合整队后进行的是开幕式,让我影响最深刻的是升起仪式唱国歌,那么多的孩子,个个精神抖擞,齐声高唱,我被深深的感动,此刻我开始庆幸孩子参加了此次活动,我想这对他而言会是很好的体验。
之后,我便随朋友撤离了,后面的戏就交给父子俩去演了。虽然不在现场,但我也却收获满满,有意思,记录其中的几个小点。
第一,上午我发信息了解情况,先生跟我说, 跑了几个地方,啥都没玩成;恰巧群里也有人在反映说跑来跑去,没整懂怎么做;我感觉自己的情绪上来了,我也在群里抱怨,有点混乱,应该要注意调整。但除有热心的妈妈提醒我们找到自己的组织之外,“官方”是没有任何回应的;我也瞬间明白了,这个组织它的意义就在于给孩子各种体验,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各种问题,你如果把自己放在消费者的位置上,那就值得商榷了,在这里,你是践行者和创造者。所以,我瞬间也变得淡然了,回复先生说“没事,都是体验,让娃自己去折腾就是了”,我甚至很感谢这份混乱,亲爱的孩子,你是否懂得在遇见困难的时候,去想办法处理,去寻求帮助;亲爱的粑粑麻麻们,你是否懂得以身作则,在遇见困难的时候,教会孩子怎样去应对。
第二,晚上的时候,先生发视频给我,是孩子他们团队的节目。我看了,娃演了一地道的群众演员,在台上一句话都不说的,瓜兮兮的样子。而且先生还说,娃在舞台上站得也歪歪倒倒的,我知道,他是有这样的习惯。“臭小子,怎么不好好表现呢”我和先生心里都是有期待的,但我深知他还需要一些时间去积累。同时,我对团长及团队的成员,也是充满了感激和佩服,多了不起的孩子们呀,他们始终记得这个小不点是他们中的一员,他们是一个团队,所以,即使没有他的一句台词,但他也要跟大家伙一起上场,因为这是他们团队的节目。 我想关于这一点,是我们很多大人都做不到的。我希望孩子从中也学会怎样对待团队中相对较弱的伙伴。
回来后,我跟娃谈起这件事,“我看见你们团在表演节目呢,在台上感觉怎样,紧张不?”“不紧张呀,就是好笑,我们一直在上面笑”,然后他还津津有味的跟我讲述了他们的节目内容,我想我是误解孩子了。即使 是到台上站一下,他也是认真的。
在看完娃写完的这段话后,我更是释然了,提醒自己切忌用我们的感受和认知去代替孩子,让孩子更多的体验和感受吧。
第三,回来后,娃还跟我讲述了一件事:“我跟那些哥哥姐姐们玩了三国杀,我先前以为我不会,其实我会,只是我不敢尝试,后来我尝试了一下,我竟然会,只是还不像他们那么熟练”,“是的,你做得很好呀,尝试看看呗”。这是娃自己经过实践得出来的结论,我想比我们说几百遍“要勇于尝试”更有意义。
第四,回来后,我们再谈起要去考正式,娃很乐意接受了。能通过考试固然是好事,但更重要的是,他更加愿意去接受挑战、更加乐意去尝试未知的事物,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呀。
集体活动好处多呀,先生以前接触义工团很少,这次去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而且好像也更乐意参加孩子的活动了。现在我开始纠结下次六一活动还要不要让他陪娃去,因为我也想去,我要去拍有故事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