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A人格羞辱、打压自尊、精神控制……种种这些都指向一个词PUA。
智联招聘日前发布的一份《2020年白领生活状况调研报告》显示,63.65%的受访白领都遭遇过职场PUA。由于工作强度大、竞争激烈,商业服务行业和金融业已成为职场PUA的重灾区。
哪些是职场PUA的表现
为了实现让职员完全听命于公司的目的,对其表面上关心支持,甚至个人打钱赞助,然后背地里诋毁谩骂,一边打巴掌一边给甜枣,不断冲击对方的自我价值,抹杀对方的自信,使其更容易掌控的行为,这一整套下来就是典型的PUA。
那么是不是只有想控制别人才算PUA?
这其实是个论迹还是论心的问题。有些实施者就是以控制对方为目的,比如职场PUA,就是想让员工多劳少得,更好地为公司服务。 这也提醒大家,如果一个与你有利益关系的人对你不断打击,不要急着内化这些评价,首先要考虑下是不是对方在有意识地控制你的判断。比如,整容医生打击你的外貌,保健品商家打击你的体质。
更多情况下的PUA并不是想控制别人,而是一种习惯的行为方式。习惯于打压别人来凸显自己,习惯于大棒加胡萝卜的人际处理方式。
后者可能并没有很强的主观意愿要控制你,但其行为与前者并没有什么区别。为了保护自己,在是否被PUA的问题上,可以更多的“论对方的迹”,同时“论自己的心”。
如果在一个环境中发现自己的价值被不断贬低,而且是不客观地贬低,开始不断地自我怀疑,越来越不自信,甚至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人际。就是时候停下来考虑下是不是有人在对你进行操控,哪怕不是有意识地操控,这样的环境并不适合你的成长。
PUA很可怕,但也不难被瓦解
PUA之所以起作用就是击溃你的自我价值体系,以对方的判断为准,所以当受害者意识到被PUA的时候,这个系统就不再起作用了。
保持警惕在很大程度上就能够防止被PUA。
PUA的易感人群
当然PUA也好,家庭暴力也好,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也好,并不是对每个人都有效,它们都有相应的易感人群。
就职场PUA来说,职场新人相比职场老鸟更容易被PUA。职场新人对自己的职场价值处在摸索阶段,更需要外界的反馈来确定自己的价值,这个阶段不仅更容易被PUA,伤害也更大。除了阶段性特征,也有比较明显的个性特征。如果你对被控制不是特别敏感、缺少自信但又渴望被关注、依存性比较强且习惯共生关系的话,就更需要警惕PUA。
PUA的伤害 :要达到控制的目的就要摧毁对方的自我价值系统,而这个也正是PUA的原罪。还有前段时间的北大包丽事件,一个北大高材生最后认为自己一文不值,选择自杀。彻底的自我放弃和自杀都是少数,但我们并不能轻视pua的伤害,尤其是潜在的伤害。
当重复出现的贬低侮辱被内化了之后,受害者就真的认可这些观点,一遍遍对自己进行洗脑,最终使其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人”。哪怕是走出PUA环境,也可能走不出PUA。 他们会认为自己被PUA是因为自己懦弱,尤其是本身对自己个性就不甚满意的人,这段经历又再一次加深了对自己的抵抗和不认可。这种自我排斥自我斗争的状态,会造成严重的内耗,进一步影响受害人的生活。
这种情况下需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受害者有罪论是错误的,你是什么个性都没有问题,人生都同样可以很精彩。经历这些不是你的问题,是被人的行为不当。让你产生怀疑自己,只是对方的一个阴谋,使他们在千方百计利用人们的弱点。你只是因为缺少相关的知识,现在了解了这些,就好了。如果有这样的经历,把它当做一个成长节点就好,不是因为你错而是因为对方恶。
怎样增加抵抗PUA的力量?
在公众号上热议的是父母占了大多数,所以我们从父母的角度看下这个问题。PUA的易感人群其实在幼童时期,就是生活在一个控制型父母的家庭里,他们内化父母的负面评价,他们自尊受挫,自信心弱,自我价值感偏低。一些控制型的家长在孩子被PUA之前,先自己PUA了孩子:
因为我是你妈/爸,我说什么都是对的/我说的话就一定要听;
你会做什么,笨死了;
没有我们,你什么都干不了;
你就乖乖听话就行;
……
这可能是每个家长都会对孩子说的话,这样的话偶尔说一下问题不大,但如果成为主要的教育手段,想通过这种方法控制孩子,让孩子听话,本质上跟用电子游戏安抚孩子差不多,都是在饮鸩止渴。本质是在削弱孩子建构人格。
很多家长并不是故意的PUA,更多属于我们前边提到的行为模式问题。但结果却可能让孩子长大后形成被PUA的易感人群。因为,儿童期与父母的相处模式会影响孩子长大后的人际处理模式。
心能量心理工作室·扫码关注·预约咨询TEL/18606334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