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墙》
【美】伊夫·邦廷/文 罗纳德·希姆勒/图
刘清彦/译
伊夫·邦廷,美国当代最具价值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1928年生于北爱尔兰,1958年移民美国加州,1968年正式开始写作生涯。
伊夫·邦廷1995年的作品《烟雾迷漫的夜晚》荣获凯迪克金奖。
《爷爷的墙》叙述的是美国家喻户晓的“越战纪念碑”,从1982年建成以来,越南战争纪念碑就成为美国人寄托永久悲痛和哀思的地方。
故事是从孩子的视角出发的。一开始并没有注意到墙面上密密麻麻的字,只是看到“黑黑亮亮”的像镜子。逐渐的,随着所见所闻,孩子幼小的心灵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恐怖和残酷。坐在轮椅上盯着墙上名字看的老兵,缺失的肢体让人感到害怕。拥抱在一起哭泣的爷爷和奶奶,墙下面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显得垂头丧气,让人难过。
孩子越来越清晰地理解了弥漫在黑墙周围的沉痛和哀伤,他说:“这里让人好伤心。”爸爸安慰他说爷爷很了不起,爷爷的名字能刻在墙上是一件光荣的事儿。可孩子却说:“我更希望爷爷可以在我身边,带我去河边玩儿”。这样的情感太真实了。
伊夫·邦廷的确是写故事的高手,总能用朴实无华的词语和平静的语气,描绘出一个让人动容的故事。即便是严肃沉重的战争题材,也能同时引起大人和小孩子的共鸣。能认识到战争的可怕,也不会过于悲情,还能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中找到希望,感受到温暖。非常适合亲子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