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总是在公鸡的啼鸣中醒来,好像以前从来没有听到过公鸡还会在早晨叫,如今这生物钟竟然如此的准时把我叫醒,看来梦想真的能叫人起床。我一直想抓住梦里的情节,让它通过我的叙述变成文字,可是我发现梦境是一种转瞬消失的呓境,如果不能很快的记述它,它会迅速的被忘记。就像鱼儿的记忆只有七秒钟,我们记忆梦境的时间也和鱼儿差不多,除非潜意识中很难忘的事情。就如昨晚听了老师的课,梦境里好像就出现了老师讲课时的画面,又感觉是一个演讲场景,同学们踊跃登台和老师互动,却唯独自己挤不进去,我当时那个着急啊,一急就醒了。原来是梦啊!这个短暂的记忆将我带进了昨晚的训练营。
昨天晚上,听了21天训练营第一堂课,教我们怎样写千字文,无戒老师带着方言的普通话通过一句句语音传入我们的耳朵,听上去是那么娓娓动听,她那接地气的言辞、和学员零距离的沟通、以及针对学员提出的问题不厌其烦从容对答的态度,让我感觉到她是一个特别敬业和负责的人。她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传授我们的是作为初学者真实需要的干货(她一直说干货文,起初我不大理解,也许这就叫干货 ,不带任何水分的倾囊相授),她所说的都是我们面临的问题,比如对自身所写文字的定位问题,这是很多学员都面临的,常常对自己写的东西不知道是什么体裁,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擅长写什么?往往一有自己的一点想法就能凑出一篇文字,到头来文是写出来了,可是却不知道这算什么?故事吧,不那么连贯,散文吧,语言又不那么优美,杂文?又觉得观点不尖锐……写出来的文章竟然觉得没有专题可以收录,看起来更像自己的一家之言。
我常常面临这样的困惑,始终找不到自己文章的定位。无戒老师说了,这个时期,一定要多写,随意写,写的多了,你就会明白自己究竟在哪方面是最擅长的,人只有找到了自己的作品定位,才能更加深入的去创作。
说到写作目的,我想很少有人写东西是为了自我愉悦,自己阅读,最初也许是这样,可是写文久了,你就会有让人读阅的冲动,很想自己的观点能得到别人的认同,得到很多人的共鸣,我知道这不仅仅是虚荣心,而是一个写文者心底里流动的一种叫期望的感觉。如果既能愉悦了自己,又能使读者喜欢,还能小有所获,这应该是写作者的追求目标,尤其是初学者的目标。
看着写出的文章寥寥无几的阅读者,总是感到失落无比,每天看着阅读量在一个一个的向上攀升,心里也如吃了蜜般甘甜,如果某位读者留下了中肯的评论,喜欢了你的文字,你就像久久寻觅的一个答案终于得到了别人的首肯一样,心里说不出的滋味。我知道这是所有初写作者最容易面临的心理层面的起伏,久久看着自己的文字就像受冷落的妃子那样无人问津,慢慢就会生出一种:我不适合写作,写的文字都没人青睐,我还是趁早收起那“虚妄”的作家梦吧!于是你的心理始终在暗示你,你放弃吧!你写的东西没人愿意看。久而久之,你也就在自己的身上打上了“不适合写作”的商标,对那一股发自内心的冲动硬硬的被自己的心理暗示压制下去。
这应该是大多数初学写作者最容易碰到也最容易走的一条路。无戒老师说了,一定要坚持下去,一直坚持写,一直写下去,最终你就会写出一条路,写出一条独属于你的文学之路。
文学之路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些天无论是看<成为作家>、<刻意练习>,还是听完老师给的指点,还是通过自己这段不停写的经历,都在明白的告诉我一个事实:坚持写下去,你一定能写出你所期望的高度。
就如现在:我能轻轻松松的写出千字文,这和我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坚持练笔是有很大关系的。我发现很多的素材不用刻意的去寻找,只要你善于观察生活,善于观察周围的人物、事情,能写出千字文是件很容易的事情。这些天我也一直听任自己的思想在引领我的行动。都说“写作者就像一个疯子一样喜欢窥探别人”其实这不应该说窥探,而是写作者对所处环境、所接触人物的一种细致观察,一种用自己的想法揣度别人内心并把它诉注笔端的思路。
一个在别人眼里很普通的存在,通过你的描述、你的思维,就可能成了一个不凡的小故事,这本身是你的观察力起了作用,是它给了你启发、给了你灵感,让你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你观察越久,洞察力就会越清晰,当所有你看过的东西在你眼里都成了一种有生命力的所在,你也就距离你所期望的高度不远了。“见山是山,看水是水”是最初境界,“见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是另一种境界,当你“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时就达到了写作的最高境界。
昨晚一堂课,我学到了很多:比如定位,比如素材,比如坚持……这些让现在的我受益颇多,我相信:通过明白这些,未来的我会因为这些受益无穷。
无戒21天训练营坚持写第一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