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多么希望,在不断地衡量、判断与取舍之后,能够找到一种最精确的方式来表达出这种感动,以及我对于能拥有这种感动的生命的珍惜。
这是一段席慕容创作作品的灵感和动机。她对待生命的那种狂热,对待幸福的解读让每一个读者深感启发。
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浮躁充斥着每个人的内心,而在金钱至上的幸福观念里,人们对于幸福的解读往往在于拥有多少财富,似乎财富的多少就代表着你有多幸福,而也正是这种幸福观,让人们引发错觉,认为只要有钱才配拥有幸福。
在生活中,拥有幸福的人只有少数,而大多数人是不幸的。就如中国目前的国情,富有的人永远只是那么一少部分,而大部分人依然处于贫穷。
贫穷的人总会在自己的不幸中去怨天尤人,从不去思考生命存在的意义,也从没想过人只有让自己的精神丰盈富有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进而拥有幸福。因此在《写给幸福》这本书里,作者对于生命存在的意义和幸福的解读更是作者自身的一份难得体会,也是对大部分不幸福的人的一种心灵的洗涤。
《写给幸福》是一本散文合集,书中的开篇作者通过她赋有诗意与哲理的语句将读者带入她的精神世界,让读者在她的文字里倘佯,感受生命的滋味。在书的中间与结尾作者一反常态的越来越生活化,丢掉华丽而诗意的语句,用简单而凝炼的文字追忆失去的亲人,歌颂美丽的原乡。
人的一生随着经历的丰富对待生命与幸福的感悟越来越深,但真正能把这种感悟转化为自己独到的个人特色的作者少之又少。而这本书的作者席慕容确是这样一位难得作家。
对于从小离乡在不断的搬家四处落脚的孩子来说,能够在一个地方真正拥有一个家是多么幸福的事,然而对于席慕容来说,这些普通人唾手可得得幸福对于她来说却遥不可及。
席慕容的前半生在不断的搬迁,直到她定居台湾,她才真正的开始她的艺术生涯,进入画的世界。后来她开始写诗,而让她得以闻名的正是她的诗和画。
曾经席慕容无数次的说过,绘画是我的理想,诗是我的痴狂。至于散文,则是我的生活笔记。
她对于散文的热爱胜过写诗作画,即便她的散文并没有她的诗和画出名,但是对于能够记录生活点滴的散文,她是真的偏爱。
这个女人, 在她的认知里,她所走过的日子都是由无数个片段组成。她喜欢回顾过去,喜欢静看时光,淡品岁月,在岁月静好里去解读一段一段旧时光。
她是诗人,是那个永远保持着童心的作家。在她的眼中,每一朵鲜花都有属于自己的味道,每一滴水都有自己独有的形态,而每一个生命都是最伟大的奇迹。
全书共分为七篇,从早期的《初为人师》《写给幸福》到中期的纪念父亲的《异乡的河流》,再到后来《聆听大地》对乡愁的感悟和思考,每一个阶段的作品都是席慕容对人生和生命的思考。
对于生命的滋味,在书中她会反问:“为什么一定要在成长的过程里让它变得复杂与锐利?还要学着不去后悔?这是为什么?”
对于生命中那些大大小小的争夺,她认为,那些不争不夺,无欲无求的隐者,也许反而是有着更大的欲望,和生命作着更强硬争夺的人才对。
在写给幸福这篇里,席慕容总是在自我提问,她开始对美丽的事物怜惜,她一直在寻找幸福,她说:“总有一天,我会像所有人一样老去的吧?总有一天,我会面对着一种无法转换的绝境与尽头;而在那个时候,能让我含泪想起的,大概只有你了吧?”
书中这种自我反问却又不确定的言语,让席慕容的散文读起来多了一份哀愁和感怀。我们会跟着她的思路学会去反思,去思索生命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
幸福到底是什么样的?席慕容并不给人们确切的答案,她想表达的无非是她也在找寻,那么作为想要拥有幸福的我们是否也要找寻自己想要的幸福。
在书的后半部分,席慕容写的更多的是她对蒙古原乡的热爱和眷恋。她多么渴望能在这片内蒙古草原上纵情欢唱,幸福生活,然而,人生总会有许多的无奈,而内蒙古的美和震撼成为了席慕容心目中永远挥之不去的影子,让她难以忘怀。
在这片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上,发生了太多让人匪夷所思的奇迹,就比如蒙古马被送到很远的地方,但它依然能够找到家的方向,且安然找到主人。
这是多么让人感动的举动,一匹马不会人言,不懂人情世故,就凭着一个执念和对家乡的热爱,千里迢迢回到家。马尚且如此,那么人对于家乡的热爱是超越马的。因此席慕容的一生写的最多的是乡愁,还有爱情。
当我看完这本《写给幸福》,带给了我很多的思考。席慕容用温柔深情的语句,寓意深刻的内涵,用对生命的崇高敬意,以装严感的姿态,抒写蕴含了生命流离的史诗,真可谓感人至深。
当我们在茶余饭后手捧这本《写给幸福》,静静的欣赏,这如诗的语句,有画面感的内容,那浓浓的乡愁,以及对生命看透后的了悟,都是对我们灵魂最好的洗涤,一切你看不透的,想不通的,都会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