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孙坚之死与其私藏玉玺一事息息相关。然参正史载录而言,二者并无关联……
首先,袁绍并未修书告之荆州刘表,截夺玉玺。
因为据《三国志·袁绍传》中载,“……会卓西入关,绍还军延津……”即董卓西迁之时,袁绍则引军回返延津,谋划夺取冀州。
而孙坚驻军大谷关,二者相距甚远,并未产生交集,更别提截夺玉玺。
且孙坚是吴郡富春人,即苏州一带。
如果孙坚一众欲回返江东,并不会路过刘表之襄阳。而实际上,孙坚在世之时并未占有江东,而是建安元年(196),孙坚去世五年之后,由其子孙策一统江东。
其次,从地理位置而言,刘表无法半路拦截玉玺。
据《三国志·孙破虏传》中载,“……坚乃前入至雒,修诸陵,平塞卓所发掘。讫,引军还,住鲁阳。”即董卓迁都,西入函谷关后,孙坚则是引军回返,驻扎于鲁阳。
又《孙破虏传》载,‘术表坚行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遂治兵于鲁阳城。’
即孙坚在伐董后任豫州刺史,已非长沙太守,故屯兵鲁阳城,即袁术一方豫州刺史的治所。而鲁阳隶属南阳郡,与豫州比邻,所以孙坚不会途径荆州腹地,又何来刘表半路拦截一说。
总而言之,孙坚无论是回返江东,抑或驻守鲁阳,都不会与刘表扯上关系。
然参三国正史载录,孙坚确是死在与刘表交战之中,且背后之关联亦由孙坚而起……
据《孙破虏传》中载,“诸州郡并兴义兵,欲以讨卓,坚亦举兵。”孙坚一路北上,接连斩杀荆州刺史王叡、南阳太守张咨。
「前到鲁阳,与袁术相见。术表坚行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
孙坚以南阳之地,作为投名状献于袁术,换取「破虏将军、豫州刺史」。
同时亦是变相归投袁氏门下,成为讨伐董卓南路之先锋军。参《三国志·袁术传》中载,“术亦畏卓之祸,出奔南阳。会长沙太守孙坚杀南阳太守张咨,术得据其郡。”
换言之,袁术得南阳是通过孙坚的暴利抢夺,然矛盾亦由此而生……
因为南阳之地,在军事上是非常重要的中转站。
其南接襄阳,北达洛阳,西通长安、汉中,东连豫州平原,更是荆州重要门户。而刘表拜任荆州牧,如果自家门户被夺,将随时面临敌方铁蹄之威迫,刘表又岂能听之任之,容忍袁术染指南阳,而无动于衷……
故《三国志·刘表传》载,‘灵帝崩,代王叡为荆州刺史。是时山东兵起,表亦合兵军襄阳。’
然刘表是孙坚北上斩杀王叡后,拜任荆州刺史。从时间上看,刘表稍晚一步,被袁术率先占据南阳,而刘表则是合兵于襄阳抵御袁术。而袁术亦并未在占据南阳后而有所收敛……
《刘表传》云,‘袁术之在南阳也,与孙坚合从,欲袭夺表州,使坚攻表。’
由此可见,孙坚与刘表之交战,与私藏玉玺无关,而旨在争夺荆州北郡。
据《司马彪战略》所云,如「兵集众附,南据江陵,北守襄阳,荆州八郡可传檄而定。术等虽至,无能为也」,故袁术同样志在襄阳,而孙坚亦正是因此而死……
参《三国志》载,‘坚击破之,追渡汉水,遂围襄阳,单马行岘山,为祖军士所射杀。’
然如此载录,却颇显蹊跷……岘山东临汉水,为襄阳南面要塞。而孙坚兵围襄阳,又岂会无故「单马行岘山」。
又《后汉书·刘表传》载,‘表败,坚遂围襄阳。会表将黄祖救至,坚为流箭所中死,余众退走。’
即孙坚是中「流箭」而亡,与《三国志》之说辞略有不同。
不过参《三国志·桓阶传》有云,“会坚击刘表战死,阶冒难诣表乞坚丧,表义而与之。”
文中「坚丧」即孙坚尸首。说明当时孙坚中伏,应是全军覆没,故孙坚尸首被刘表军截留。如此可首先排除《后汉书》孙坚中「流箭」而亡之说辞,毕竟《后汉书》亦有「余众退走」之载。
而《典略》则曰:“刘表夜遣将黄祖潜出兵,坚逆与战,祖败走,窜岘山中。坚乘胜夜追祖,祖部兵从竹木闲射坚,杀之。”
相对《三国志》,《典略》所述更为详细,孙坚应是中伏而亡,进而全军覆没。然则王粲却有不同说辞,其在《英雄记》中载:“刘表将吕介将兵缘山向坚,坚轻骑寻山讨介,介兵下石。中坚头,应时脑出物故。”
虽亦点明孙坚是中伏而亡,但无论是主将,抑或死因却皆不相同。
但相对于《典略》,本文更倾向于《英雄记》之观点。
因其作者王粲当时正在刘表阵营,对于「岘山之战」有机会掌握第一手资料。而且《英雄记》之吕介应是黄祖部将之一,即其他文献之「祖军士」;而孙坚军的全军覆没,更有可能是被山石阻断了去路,而非箭矢偷袭。
不过因孙坚死状凄惨,故在向外传播之时有意隐瞒,改为射杀。
然则《三国志》却并未采用《英雄记》之辞,反以「单马行岘山」概之,其中或有言外之意。
参考史籍载录,关东诸侯讨伐董卓时,北、东、南三路大军,北路王匡败于小平津,全军覆没;东路曹操阻于荥阳,丢盔卸甲。唯有南路孙坚一路进入梁县-阳人聚,后挺进大谷关。
「拒雒九十里」,是诸位诸侯中距离洛阳最近之人。
《孙破虏传》载,‘坚乃前入至雒,修诸陵,平塞卓所发掘。’亦是董卓西迁后,最早进入洛阳之人。且玉玺在董卓之后亦不知所踪,故而方有孙坚私藏玉玺之传闻。
甚至在《后汉书》、《山阳公载记》中亦有记载。
然孙坚并非袁术心腹之将,《江表传》即曰:‘或谓术曰:「坚若得洛,不可复制,此为除狼而得虎也」,故术疑之。’早在讨伐董卓之时,袁术即对孙坚有所疑虑,此时再出其私藏玉玺之传闻,二者又岂会相安无事。
故据《后汉书·袁术传》载,「又闻孙坚得传国玺,遂拘坚妻夺之」。
此时无论传闻是否属实,孙坚是否交出玉玺,袁术皆会对孙坚产生极深猜忌,如此则为孙坚之死更添一层阴影。或许在「岘山之战」中,存在袁术见死不救、甚至预谋坑害孙坚之嫌疑。
不过孙坚却亦死的不冤……
孙坚以南阳之地,换得晋身之资。然参《袁术传》载,‘南阳户口数百万,而术奢淫肆欲,徵敛无度,百姓苦之。’此皆始于孙坚。
而孙坚最终死状凄惨,亦算是因果循环,理应死而无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