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在家书中写道:家中要得兴旺,全靠出贤子弟, 若子弟不贤不才,虽多积银积钱积谷积产积衣积书,全是枉然。望后嗣子孙读书敦品,略有成立,勤俭自持,以忠恕教子,要令后辈洗净骄惰之气,各敦恭谨之风,庶几不坠家声。
中国人自古以来颇为注重后代子孙的教育,当下的家长们尤为重视,从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体现出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总想把最好的教育资源给到孩子。
上周跟朋友来聊天儿的时候 ,朋友感叹道 :后悔对大儿子管制太过严格 限制了孩子的个性发展 ,以至于现在孩子要做什么事情的时候,首先要看妈妈的脸色是否高兴 。我安慰他她道:我们都是第一次做人,第一次做父母 ,难免会有偏颇的地方 ,将来在二宝的教育过程中规避类似的教育方法发生就行了!毕竟孩子才五岁,修正还来得及 。
中国人讲究言传身教的力量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孩子的模仿能力和学习能力 超乎我们的想象 。家长在限制孩子玩电子产品的时候 ,要先考虑一下自己是否在孩子跟前毫无节制的看手机刷屏 。家长在管孩子说脏话的时候 要关注到自己是否有意无意的在说话当中带出脏话 。家长在关注孩子暴力倾向的问题上,要反思一下自己是否有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也有暴力的倾向呢!教育是一条任重而道远的路 在这个教育的过程中, 父母要不停的反思,不停的调整教育方法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 无过之无无不及,如同水凉了加点热水, 水热了加点凉水 。
以下是本人育儿心得的一点愚见,望家长们品评的同时,互相切磋育儿理念。
孩子从一年级开始, 每次家长会,班主任就一直在强调“得阅读者得语文 得语文者得天下。” 记得在高考语文试卷中 ,总分150分的题,其中大、小作文加起来占到65-75分,几乎50%的比例。以上是从现实的角度来诠释读书的重要性 。
古今中外的名人、学者,也都从不同程度强调了读书对人生的重要意义 。高尔基说“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的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与上下古今一切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做像林徽因一样的女人》一说中提到林徽因去帮助孩子读书,列出书单,让书拓宽孩子的视野,净化孩子的心灵。当代学者于丹认为:读书让人在顺境中锦上添花,在挫折逆境中雪中送炭。宋太宗说:“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矣”。苏东坡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的人和不读书的人,读书多和读书少的人,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气质和素质绝不相同 。海量的知识不可能一朝一夕间装到一个人的脑子里,家长要培养孩子锲而不舍的读书习惯。
现在大部分中产阶层家庭的孩子并不需要把青春都用来刷题,现在的孩子应该追求一些温饱之上物质以外的东西。中国大中城市了,很多家长让孩子从小体会艺术的美感,体育的拼搏精神,锻炼服务同辈人和社会的领导才干,都是对应试教育很好的补充,一个懂得美热爱生活的人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精彩。当然,素质教育远不止音乐,绘画,舞蹈,主持,奥林匹克竞赛和计算机那些都是手段,目的则是培养技能,适合社会,也能愉悦自己的自由人。素质教育可以通过很多方式获得。读经典著作就是其中之一。事实上, 读书读经典既不能直接带来金钱, 也不能帮助年轻人考上好大学, 但是当人们需要用到经典却不知道经典中的内容的时候,只能悔恨自己读书太少 ,修养不足 。不读书的人通常难以提高自己的经济水平, 而这一点只有当人们遇到天花板又突破不了的时候才能够体会 。我只想谈一个实际的问题 ,不读书 缺乏修养 ,想找一个好的伴侣是非常困难的 。巧读书, 涨见识 ,修身养性, 无论对成家,还是对立业来说都有很大的帮助 。
当代作家 晚情在《越自律越自由》一书中写到“我在朋友圈说 这十年我要拼命努力争取45岁退休, 然后倾尽毕生所学, 好好教导灵宝 ”(灵宝是她的孩子)。对于这个观点,我不太赞同 ,我认为孩子更需要的是家长的陪伴 。拼命努力到45岁,经济基础想必是完全达到了我们的期望值 ,但是当我们45岁的时候 ,我们的孩子是否已经错过了第一个, 第二个, 第三个成长过程中塑造品质的关键期呢?相信这一点是当下许许多多的家庭和家长所困扰的,在此我不便多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失之桑榆 ,收之东隅 。只是奉劝家长们,在奋斗事业的同时, 能够抽拿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成长见证孩子的成长 。
林则徐在家里书房里挂了一副对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在家长中经常会流传一句话 “一个儿子100万”,从我们这一代开始,就有不少“啃老”这个现象,设想一下:当我们步入老年 ,我们一手培养出来的孩子,开始啃我们这一代父母的时候,家长心中会是否会有当前的教育方法有些许感慨 。家长们要反思,避免养成孩子啃老的观念。
一言以概之,教育后代任重而道远!让家长朋友们一起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