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当中,我们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刚刚开始的时候精力充沛,井井有条地列下了一天工作内容,结果还没到中午,精力就开始减弱;到了下午,更是疲惫到极点。然后,原本计划好的工作只能放到明天再做。但是到了第二天,精力不够用的情况又会再次上演。
我们都知道,一天24小时是不可更改的,日程安排也不可能永远保持在我们刚好能承受的范围内。
那么,面对难以承受的工作量和步步紧逼的截止日期,我们只能在任由其发展下去,束手无策吗?
为了不影响最终的工作进度,很多职场人士会通过延长工作时间的方式来管理精力。虽然一般职场人士的工作时间是标准的朝九晚五式,但事实上,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准时下班。经常是开会开个俩小时,处理突发事件再用掉两小时,等真正要工作的时候,已经疲惫不堪了。不仅不能保证工作完成的质量,还经常需要加班才能做完工作。到最后,虽然勉强完成了工作,却又直接影响了第二天的工作精力,可谓是得不偿失。
为什么会这样呢?
经济学上有个概念叫做边际效益递减,讲的就是投入超过一定的限度,并不会带来收益增加。应用在职场上就是指增加工作时间并不会提高相应的产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投入与产出不匹配的现象呢?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大脑能够保持积极、主动的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度的,通常只有几个小时,而对于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工作,这个数字会更小。
亨利 福特做过一个实验,结果证明,每个星期工作40个小时是最佳的,一旦超过这个时间,员工的生产率就会下降。
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好精力管理,是提高工作效率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好精力管理呢?
第一、了解自己的思维模式,合理分配黄金时段
俗话说的好,劈柴不照纹,类似劈柴人。这句话讲的就是规律的重要性,顺应规律可以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我们的精力也具有规律性,既有高峰期,也有低谷期。高峰期的时候精力充沛,低谷期的时候则萎靡不振。这就要求我们要了解自己的思维模式,充分利用精力充沛的黄金时段。
在了解自己的思维模式之后,我们就可以进行具体的工作分配了。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我们的黄金时段是早晨,那么就要将重要工作安排在早晨,这时候千万不能去做些收发邮件,接打电话的琐碎事情。如果我们到了下午才能集中精力,那么上午就可以处理一些不重要的琐事,到了下午再集中精力做重要的事情。
每个人的精力在不同时段是不同的,只有根据精力分配的黄金时段安排工作,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效率;反之如果不了解精力分配的黄金时段,在容易集中精力的时段里换打印盒,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第二,给任务设置终点线,保持心理上的新鲜感。
如果我们一直永不停歇的工作,看不到任务的尽头,就很难保持最初的动力。时间一长,就会失去新鲜感。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会分解任务,给任务设置终点线。
具体应该怎么做呢?首先,将每天的工作任务列出来,根据自己的精力黄金时段进行任务分配。就像前面所说的那样,如果上午精力充沛的话,就在上午做重要的事情;如果下午精力充沛,就在下午做重要的事情。其次,给任务设置终点线,控制工作速度。比如,我们打算花两个小时集中精力完成一个项目评估报告,那么在这期间就要决绝一切干扰,全身心投入工作,争取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最后,在终点处整装待发。当到达终点时间的时候,无论我们是否完成了清单中的工作,都允许自己停下来,然后再进行适时的调整。
我们的工作任务实际上是永无尽头的,这项完成了,还有下一项。如果一直被工作推着走的话,再多的精力也支撑不了。因此,我们可以给自己设定终点线,既可以保证自己的工作量,又能保存自己的精力。
第三,学会断电,给自己一点养精蓄锐的时间
很多人会认为休息是一种浪费,经常为了完成工作任务推迟休息或者干脆不休息。比如,我们单位的小张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每个周末都会加班,生怕在休息的时候客户溜走了一样。事实上,客户也需要休息,这时候我们干嘛不也趁此机会恢复一下能量呢?
职场专家科布 安卢指出,人体的大脑构造要求人们在活跃和休息之间转换,也就是说人的精力是呈曲线起伏状的。正是因为有起有浮,我们才能得以维持良好的状态。
那么,在休息的时间,我们该如何才能恢复精力呢?
实际上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不需要做太多的计划,只要能够让自己紧绷的神经放松就可以了。比如,如果我们性格内敛,但是工作中却需要不停地与别人打交道,那么在休息的时间尽量地独处,不让别人打扰自己。相反,如果我们做的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每天面临着流水线似的工作,这时候就可以利用休息的时间多与同伴交流,在他们的陪伴下恢复精力。
美国著名作家安 拉莫特说:把电源拔下几分钟,几乎所有的东西都能再次工作,包括我们自己。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电源拔下的时间养精蓄锐,然后才能精力充沛地回归岗位。
第四、保证基本的生理需求,是精力管理的基础。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人类需求的五个等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这五种需求从下到上呈金字塔结构。
我们前面提到的三种管理精力的方法都是站在了金字塔的顶端,即自我实现需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然而,实际上在工作中,很多人都会忽略了精力管理不是高屋建瓴,而是需要我们打好地基,在保证生理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才能完成的。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在面对越来越近的工作截止日期时,基本上最先选择的就是:放弃睡眠,延长工作时间。
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减少睡眠或许可以短时间里起到效果,但是时间一长,因睡眠不足这样的基本生理问题,很快就会引起情绪不稳、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状况,而这些都是管理精力的拦路虎。
美国前总统比尔 克林顿说过,“我的大部分错误都是在我太累的时候犯下的,因为我工作时太认真、太努力。人在不累的时候做的决定更明智。”由此可见,如果连基本的睡眠无法保障,必然无法进行精力管理,又谈何提升工作效率呢?
在职场中,一旦像车轮上的仓鼠那样,跑得速度越快,精力就会消耗得越快,到头来不仅工作效率没有提升,反倒自己累得够呛。因此,我们一定要学会管理精力,才能在有限条件下创造更多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