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皮囊》这本书,依然给我带来了很大的触动。灵魂这个概念,虽说是老生常谈,但今天还是想聊聊“灵魂”。
灵魂,最开始的解释是人逝世后,抛却肉身所剩下的东西,是整个个体的核心所在;虽然医学上说,人的核心支配是大脑和心脏,但我还是愿意相信宗教的说法:万物有灵,并以其魂魄为支配体。
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意思就是说,上天要给这个人施以重任,首先就要让他的心智、志气受到磨练,让他的筋骨得以辛劳,换句话来说,就是抛却皮相之苦,便可做到他原来做不到的事情。
此时,我又想起《皮囊》中,阿太说的那句:“如果你整天伺候你这个皮囊,不会有出息的,只有会用的人才能成材。”
当今社会被快节奏环绕着,一切事物似乎都要强调个 “快” 字,“三天瘦十斤”、“一个月内菜鸟变大神”、“21天彻底改变懒惰”......这样的文章和教程不计其数,这些东西除了迎合了急于求成的受众心态,其他的似乎并没有半点作用。其实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任何事情只有自己切身付出努力了才会有收获,不然都只是空谈,也可以说是只有真正把“把皮囊用起来”才行!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海。所有的成功,都来自厚积薄发。对皮囊的过度爱惜,可能就是从了人性中的“懒惰”。像怕溺水的人,永远学不会游泳一样,迈开第一步重要,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更为重要。
如今的人似乎最喜欢说「人生 梦想」。有的人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只知道想过上令人羨慕的人生。有的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却在看见领域大咖的能力后岌岌不安,不知道从何开始,不知道要奋斗到何时才能拥有和大咖一样的成就,更怕付出了却一无所成。就拿写作这件事儿来说吧,很多人都羡慕通过写作达到经济自由的人,也勇于向这些人取经,“你是怎么做到的呀?”、“好羡慕你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写作是不是要经常有灵感?”......诸如此类的问题蜂拥而至,当成功人士给出回复:“就是坚持写,写身边的一切,写生活中的一切。坚持写就会有成效。比如你先写够10万字”。这个时候就会有人在真的写够十万字后,一顿挫败,而后放弃。放弃后还会质问曾经的成功人士为什么我已经写了十万字,还是不行?为什么没有人要我的稿子?
此时我们是不是该想想,你这十万字是怎么写的?流水账?一年365天几乎写的都一样?一份看似努力的背后,其实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你这十万字是在最不需要消耗精力的情况下写的十万字,你没有为了写作付出过其他任何的努力,就是单纯的记着流水账,然后靠着时间堆积起来的十万字。将真的,当初我在看到有人花费两年时间写了十万字之后因投稿没人要而不断抱怨遭受了欺骗,觉得自己那么努力那么听话的写了十万字,结果却是一无所获,他愤怒甚至谩骂指责当初讲课的老师,说真的我有些同情他,一来觉得两年时间确实不短,二来也觉得这个人真的想成功吗?还是说只是想让馅饼砸到自己?
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呢?首先我们来算笔账,十万字,如果花费一年时间写的话,一天只需要写274个字,那个人花费了两年时间,所以平均下来其实他一天只需要写137个字。但是我们仔细想一想,即便是写我们每天上下班路上经历的人或事儿,稍微谢谢恐怕也不止100多字吧,如果你再对人、事、物的描写添加一些修辞什么的,恐怕也就简简单单200多字了吧?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目前为止参加简书日更活动30天了,然后这30天我已经写了7万+,我并不是为了炫耀什么,而是想说说同样是十万字,差距到底在哪儿?一开始我写文章的时候也不知道如何下手,然后就是全凭灵感写,可是写了几天后就没有了灵感,这个时候怎么办?然后我就把看到的想到的东西,记录下来,然后查询相关的资料,查阅整理,然后从中找灵感找体会。简单点说,比如今天看了“拉姆事件”,这个时候你除了感慨拉姆不幸之余,是不是也应该看看大家对于这件事儿的看法,透过大家的评论你是不是可以看出来针对这件事儿的大众趋向是什么?是不是可以反射出一定的价值观?那么针对这种价值观的形成、变化以及最终定型的全过程你是不是可以写一篇不算短的散文?并且你的进步就是在你不断查阅资料、不断感悟中提升的。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件事儿,真的想在一件事儿上有所成就,那么请你一定要认真付出,千万别怕麻烦、千万别怕累着自己了。将真的,90%的累都是自我怜惜的结果。因为自我怜惜,所以无论做任何事儿都以最轻松的方式去做,甚至极度敷衍而不自知,还洋洋自得的沉浸在自我满足、自我陶醉中,还在内心无限自豪自己多么多么努力,总是自己感动着自己,其实你该知道有句话叫“时间不会陪你演戏,结果不会给你怜悯。”
我们都还活着,不可能抛却皮相,但是却可以适当地抛却对皮囊的过分垂怜、适当地忘却自认为所经受的劳累,用灵魂的力量去追求、前进、奋斗。例如:攀一座山,写一本书,学一门语言,练一手好字,手冲一杯咖啡......
愿此生灵魂能够得到自由,而非整日围着皮囊打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