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接触财商邦前,我总觉得理财是“追着钱跑”——听见同事说哪只基金涨了,就急着跟风买;看到账户飘绿,又慌着割肉离场,像攥着沙子的人,越用力越留不住。
最近在学习《道德经》第6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想起在起财商邦搭建资产架构的过程,突然懂了老子的智慧,那里都能用的上啊:
投资理财不是追涨杀跌,是给自己的钱搭“天地根”,让它像山谷里的草木,稳稳扎根,慢慢生长。
我的“谷神”,是先扎稳“抗风险的根”。
照着财商邦教的,用收入15%买齐保险“四大金刚”:意外险扛突发磕碰,寿险托底家里的责任,医疗险挡住院的大额开销,重疾险防大病拖垮积蓄。
这些保单就是“玄牝之门”啊——把那些“天塌下来扛不住”的风险,稳稳转给保险公司,就像山谷先筑牢了堤岸,再下雨、再刮风,也不怕冲垮根基。
接着铺“不慌的缓冲”。
我把一年的生活备用金,投进了“股2债8”的保守组合基金,股票少、债券多,涨跌幅稳,收益比活期高。
现在我所在的行业一年比一年卷,真担心哪天一不留神就失业。所以我得预留一年的备用金,以应对不时之需。
这就是“绵绵若存”的道理——不用急着把钱榨干,留一笔“慢慢用”的缓冲,遇事才不会手忙脚乱,就像山谷里存着的水,不用慌,总能慢慢流。
最后种“长期的芽”。
我的养老金、孩子的教育金,都是10年以上碰不着的钱,我选了“股8债2”的进取组合,每月工资到账,雷打不动的定投。
刚开始也忍不住刷收益,涨了心中窃喜,跌了还是有一点慌的。但财商邦的老师说“定投投的是时间,不是K线”。
后来心态慢慢稳了,涨跌都欢喜,涨了是赚到,跌了又买到便宜货了。所以现在的我每月到点雷打不动的存钱,就像山谷里的草,不用天天扒着土看,只要根扎得稳,等着时间给养分就好。
再看看我的投资账户,保险单是“不死”的根基,备用金是“绵绵”的缓冲,定投的钱是慢慢冒头的收益。
根本不用为股市的行情忧心睡不着,也不用听见别人赚钱就心痒——原来“用之不勤”才是巧劲:
不频繁折腾,不贪心冒进,搭好架构,守着根基,钱就像山谷里的草木,安安稳稳,自然会长。
这大概就是财商邦教我的“谷神智慧”:理财不是赚快钱,是让钱有根,让心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