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在一周前,在网上看到新闻:北大毕业的王猛(化名)拉黑了父母。不过没有点开去看,今天偶然在朋友圈里看到“中国的父母,大都有毛病”这篇文章。文章洋洋洒洒列出了中国父母的十大罪状。里面的一些内容的确是父母中经常出现的一些行为,但是如果说这是毛病恐怕是这位北大毕业生和文章作者本人太过于玻璃心,要么就是心智不够成熟。
诚然,中国的父母对孩子的行为和选择的确会有干涉,甚至有些还是过多的干涉,但是父母的初衷绝对不是害自己的孩子。
首先,父母走过的桥比孩子走过的路还要长,这是毋庸置疑的。可以说你今天经历的事情父母几乎都经历过,虽然内容不同,但是当时的迷茫、困惑和心境,父母早就经历过,自然希望自己当初走过的弯路不要再让孩子经历。而且从王猛的公开信中内容来看,父亲在美国都会有老朋友,那么看起来社会地位应该还是不错的,出现父母比孩子阅历少,目光短浅的几率很小。
其次,面对父母以爱的名义干涉我们的行为的时候,作为成年人应该和父母讲道理。而不是简单粗暴的说父母有毛病。根据我的经验,凡事说别人有毛病的人,自己可能也有毛病。将来为人父母的话,问题可能还会重复出现。孔子也曾经说过,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如果父母真的有过错,应该设法规劝直至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中应该注意态度和方式方法。
再次,无论是父母还是亲戚,这些人经常出现在我们身边。有一些言行不合我们的心意,也属于正常,毕竟舌头还经常被牙咬到。即使出现很奇葩的行为,那么如何得体的回应更是一个成年人应该学会的能力。如果一个成年人在北大毕业后面对二姨“原来你只有玩模型时动手能力才不那么差。”这句玩笑话,就被刺伤了自尊心,只能说是太过于矫情或是真的是人际交往有障碍。
最后,现在微信朋友圈、简书里面关于类似父母有毛病这样的文章特别火爆,而且阅读量超高。这说明两代人之间确实是有矛盾,但是这种矛盾归根结底还是属于家庭矛盾和亲人矛盾,非要用文章里那么狠的文字来说父母或是亲戚,有点过分了。而且我们作为子女,我们逐渐长大的同时,父母在逐渐的老去。我家乡有一个词,叫做老小孩。是说随着父母老去,他们也会出现一些小孩子的行为,不讲理、撒娇等。这是安全感的缺失,更是对自己逐渐老去的恐惧。我们作为子女更应该理解和包容,就像父母在我们小时候包容我们的某些行为一样,不过很多人当时年龄太小,已经不记得父母的付出了。
文末分享一个小故事
夜晚,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在院子里散步,儿子已大学毕业,在外地工作,好不容易回一趟家。
父子俩在一棵大树下,父亲指着树枝上一只鸟问:"儿子,那是什么?"
"一只乌鸦。"
"是什么?"父亲的耳朵近来有点背了。
"一只乌鸦,"儿子回答的声音比第一次大,他以为父亲刚才没听清楚。
"你说什么?"父亲又问道。
"是只乌鸦!"
"儿子,那是什么?"
"爸爸,那是只乌鸦,听到没有,是只乌--鸦!"儿子已经变得有点不耐烦了。
父亲听到儿子的回答后,没有说一句话。过了一会儿,他突然站起身,慢吞吞地走进屋里。几分钟后,父亲坐回到儿子身边,手里多了一个发黄的笔记本。
儿子好奇的看着父亲翻动着本子,他不知道那是他父亲的日记本,上面记载着父亲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父亲翻到25年前的一页,然后开始读出声来:
"今天,我带着乖儿子到院子里走了走。我俩坐下后,儿子看见树枝上停着一只鸟,问我:"爸爸,那是什么呀?",我告诉儿子,那是只乌鸦。过了一会儿,儿子又问我那只鸟,我说那是只乌鸦……"
"儿子反复地问那只鸟的名字,一共问了25次,每次我都耐心的重复一遍。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我知道儿子很好奇,希望他能记住那只鸟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