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我翻着古诗十九首,这首佚名的诗歌在最后两句温柔地将时光、情绪和最日常的用餐化在笔墨里,就像是再普通不过的嘱咐——多吃点饭啊。
这么说起来,我们每天其实都在用餐中度过,早餐、午餐和晚餐将一天不均衡地划分为三个阶段。饥饿时恰巧到了饭点,与闺蜜商量着该去哪一家,或是三五好友携手,为了某个节日庆祝,都是特别开心的事情。
总有几次用餐会让你印象深刻。
很久之前,在学校里因为活动的缘故,机缘巧合遇见一个男生。男生长得帅气,言辞幽默,瘦瘦高高,聊天一直聊得很开心,后来便相约着打了几场羽毛球。这个男生便给菜鸟的我当了师傅,几场球下来居然还学了几招接球的小秘诀。有一天下午打完球之后,我推着车,他拿着球拍去到食堂吃饭,因为那天傍晚7点院里还有点事情,我有预留半小时不迟到的习惯,所以这顿饭我们吃的比较着急。我记不得这次晚餐到底点了什么,也不记得是否美味,但是当我们吃完饭放下筷子之后,我起身准备离开,他笑着说还来得及么?再留五分钟可以么?
当时不以为意。
五分钟很快就过去了,然后他说,再留五分钟可以么?
就这样,一个五分钟,又一个五分钟,一直到6点55分我们才匆忙从食堂出来,推车,开锁,然后告别。
当时比较迟钝,以为只是他在实验室没有时间放松,所以想和朋友多说说话罢了。然而现在想一想,那其实是一种挽留。每一次他要来见面的时候,都穿的整齐舒服,身上带着清新的薄荷气味,应该是很重视吧。
所以,一次让你印象深刻的用餐,可能与用餐本身无涉,而只与和你一起用餐的人有关。他是否带着开心与期待赴宴,他是否想让这次相处的时间更长,他是否让你感觉到轻松与开心,决定着你是否会永远记得这次用餐。他说的那句“再留五分钟吧”,好像就成了这次用餐的标签,很淡,很简单,但是会一直记得。
我是标准的路痴,然而我也是个一等一的吃货,当喜欢寻觅美食与自行找不到路这两者产生了矛盾,就需要一个GPS帮助你了。
当然,我说的是堪比GPS的好友。
喜欢寻觅美食的人身边自然也不乏吃货,或者让我们开心一点称呼为美食家。在美食家还是吃货等级的时候,是不会有专车接送的,所有藏匿在金陵深巷的美味小店,都得我们自己一家一家找出来。有一次在大众点评上看到一家评分超级高的日本料理店,颇为动心,我就约了这个好朋友一同前往,为了节省时间,出门之前我还专门百度地图,存下了出行路线,就差画一幅路线图了。
即使这样,该迷路的时候还是会迷路。本来是我牵着朋友的手,找到了大体方位,但是到具体地点之后,就只能是她牵着我的手,纠正回正确地址。
早就听说这家店排队会排很久,需要下午四点之前到才有避免排队的可能。可是我们那天去的时候,已经大排长龙。门口挂着标志性的日式灯笼,店招充满浓郁的日式风情。我和朋友坐在门口等号的椅子上,一搭一搭地聊着天,从天南到地北,从金庸聊到王小波,不知不觉,居然已经排上了号。
并排坐在窗边的位置,点了店里的招牌菜式,觉得很美味。
出外用餐最怕寻找合适的店铺,其次最怕的就是排队,因为这两者都需要耐心。当你遇到一个极有忍耐力又特别有趣的人,认路和排队才不会成为困扰,反而会成为正餐前的开胃菜,把你的心情照的明亮爽快,就像千载难逢的晴天,雨后风荷举的池塘,轻松,美好。
说了两个和朋友吃饭的故事,也来讲讲和家人吃饭的事情吧。
老妈是个气韵生动的大厨,包揽了全家这么多年的三餐,没有一顿不美味的。我呢,一有空就会回家和老妈学上那么几招。那个寒假,老爸和老妈出门上班,我便在家负责基本的菜式,厨房里的瓶瓶罐罐估计也都认识了我,用起来还算是得心应手,至少不会出现应该放酱油却放了醋的囧事。
老妈通常会尝上一筷子,然后特别夸张地说哎呀太好吃了,老爸却不会这么说。老爸的口味并不是很挑剔,可想要得到他的褒奖却很难,因为这个人啊,从来不说谎。
有一天我又一次将自己做的菜端上了餐桌,请老爸品尝并发表观点,以供参考。那天老爸依然是皱着他川字形的眉头,尝了一口。当我以为又要听见“还好,一般”的时候,老爸居然称赞了一句“今天做的很棒”。
后面还有一句,“像你妈妈做菜的味道。”
那天爸爸吃了很多菜,这道菜基本清盘,身为“小厨”的我非常开心。当你洗净双手,为家人做羹汤的时候,你会希望这次用餐他们可以吃的开心,而清盘无疑是对你这次下厨最高的评价。而更让我深深记住的是,原来那么不动声色的爸爸和妈妈,秀恩爱起来,都是在微澜中见文章啊。你做菜的味道,我虽然不说,但我都记得,像你一样,就是最好的味道。
也许之后还会有更多的用餐,也还会有更多次让我印象深刻的机会,我会认真记下来,感谢那些每日的三分之一里曾经与你们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