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亡命天涯
日本鬼子扫荡了祁阳,也扫荡了文明铺。鬼子所到之处,烧杀掳掠,哀鸿遍野。年轻妇女害怕被奸淫,青壮男子害怕抓壮丁,老人孩子害怕被杀戮,所有的人都躲在家里不敢出门。祖母是个年轻漂亮寡妇,父亲是稚气未脱的男孩,姑妈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女孩,全家人都有可能惨遭不测。孤儿寡母如被日本人盯上,岂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更何况全家人赖以生存的药铺已被日本人烧毁。祁阳已不是一家人安身立命之地。祖母为保全自己,更为保全两个孩子,做出了一个痛苦的决定。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祖母狠下心来,把刚满六岁的姑妈寄养在当时家境还算殷实的族内大爷爷家里。自己艰难地拖着一双小脚,拉着十二岁的父亲,连夜出逃。
说到这里插叙一段三十年后发生的故事:隐隐得记得是六十年末,父亲已参加革命,他返回故土,找到了失散多年而又为人母的姑姑,并把她带回宁远与祖母团聚。母子相见抱头痛哭。哭完之后,姑妈歇斯底里地质问祖母当时为什么抛下她一人,只带哥哥逃难。祖母哽咽无语,泣不成声,断断续续地说,当时她已经无力养活一家三口,更无法保护两孩子,如果带着两个孩子逃难,三个人谁也活不了,只好忍痛抛下姑妈,作出这个永远对不起女儿的决择。祖母泣不成声地诉说完这件终身灵魂不安的事后,姑妈并没有原谅祖母,一辈子都没有原谅,直到姑妈去世,依然没有原谅,可见祖母这次抉择对姑妈的伤害是多么的深啊!
言归正传,祖母带着父亲,一心只想逃出文明铺,逃出祁阳,逃出东洋人的魔爪。他们大路不敢走,因为到处有鬼子;山路不敢行,因为怕山中有土匪。母子二人漫无目标地逃到一个山头上,举目四望,雾霭沉沉,看不到一条阳光路。祖母坐在地上,定了定神,决定先逃到一个没有东洋人的地方,至于今后的生计,走一步算一步。主意已定,祖母随手抓起一把路旁的土火灰,把自己和父亲的脸上抹得墨黑,披头散发,蓬头垢面,俨然一副乞丐装扮。
为防路上遭遇不测,祖母决定走盐茶古道,跟在几个到广东挑盐的汉子后面,一路南逃。他们一路行走,一路乞讨。渴了,爬在水沟里喝几口冷水;饿了,到路边人家讨一口剩冷饭,遇到路旁有红薯地、玉米地,就偷几个红薯、玉米充饥。困了,借别人家的房檐打个盹。晚上睡觉,住破牛棚猪圈,算是碰到了好心人;住路边破窑洞,算是祖上积了阴德;住河边拱桥下、斜坡避风处,那才是喊天天不应哭地地不灵啊!秋风萧瑟,寒气逼人,母子两人围着稻草,含着眼泪,抱团取暖,个中滋味,真是无以言表呀!
一个柔弱女子,不,一个柔弱的寡妇,拖着三寸金莲,拉着一个坚强男孩,跋山涉水,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历尽千辛万苦,历时一月有余,终于逃出虎口,来到了一个与世隔绝、日本人都不敢涉足、地图上也无法找到世外桃源”——宁远西部的一个山旮旯里安身立命……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