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从2009年1月3日上线到现在,9年时间,已大约产出比特币总量的80%,而后的132年漫漫时间里大约只能再挖出最后的20%,这是什么概念。现在每个区块产出12.5个,一天是1800个左右,2020年又要减半,每个区块只能出6.25个,一天产出900个左右,2024年再减半,一个新区块产出3.12个左右,一天产出450个,2028年再减半,一个新区块产出1.56个左右,一天产出225个,2032年再减半,一个新区块产出不到1个了,一天全世界产出也就100个左右了。难以想象,后面矿工日子怎么过,都不用考虑挖完2100万个是怎么个状态,就想像下,即使没挖完,到2028年就已经很严峻的产量了。
这两天一直在想以上的情景,并在思考中本聪为什么把产币量基本集中在头部这九年时间,他怎么考虑后面矿工的持续贡献保障呢,是他没有考虑过么,我想不会吧,因为他应该知道这个生态体系最终是由矿工来维护支持,不可能抛弃这么重要的因数,若大批矿工因低效益而离开(我想了下全部离开不太可能),因为产出币不多情况下,矿工收益主要只能靠手续费了,这样的收益值会使得矿工的数量维持在一个数量附近小幅波动,所以我认为矿工还是会有的。
所以手续费在未来会是个关键,而手续费的趋势应该是越来越低,来贴近大众的心理,还得提升速度,来满足用户需求,速度太慢,用的人少,手续费自然上不来。这样看来,如果比特币只用来囤,用来储值,而不发生价值流动,在不断减产后,仅凭一点微薄的手续费是要养不住矿工的。所以大面积普及还是非常重要,而决定普及的前提是速度和低手续费。
所以我选择性臆测,中本聪是不是假定在九年后,比特币得以普及,用海量交易与价值流动或者各种生态的延伸建立在比特体系,得以维持一定保证体系稳定所需的矿工数目(也不是矿工越多越好)。如果是这样,中本聪心还是大,万一不是这样的情况,那就麻烦了。
当然时代可能发生成其它情景,就像微信团队创始之初,也没想到微信会发展成今天如此高的的依赖度、共识度,吃饭刷微信,打的士刷微信,购物支付用微信,这用微信扫,那也用微信扫扫,这么大的使用与交易量,即使免费也能用很多产业服务产品依托于微信,从而保证其效益与影响非常庞大。未尝不可未来的手机或者app上都是一种矿工方式提供比特币体系。当这个体系带来了巨大的规模应用,其实倒也不用考虑这个东西是否会生存下去了,不过任何东西都有生命周期,只是其寿命什么时候终结的问题。还是一种臆想,是存在风险。
也许还有一种可能,比特社区在挖币日益艰难下,没准会订出个其他的激励机制来弥补矿工收益,如论是什么方式,最终不要影响到用户的使用效率和成本就是。
所以,我认为只有比特体系大量普及共识的价值流动或者建立在其生态上的价值流动存在,才是一种持续的可能,或者普及和共识不够的情况下,社区与时俱进出新的激励机制,也是一种留活口的可能。
上图是每天确认交易量历史图,可见当前交易量是一年来最低迷的时候。刚刚过去的24小时,已确认交易数为185307个。
上图是比特币算力图,过去的一年,算力呈总体增长趋势,尽管短周期内随币价有小幅震荡,算力从2017年7月开始进入一个强劲增长势态,当前算力28449p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