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扬州读书快三年了,一直有和同伴相约到皮市街上走走,但因每日每时各人有各事忙,一直都没去得成。久而久之,竟把它搁置成了一个夙愿。
和浮生记的相识说起来大有些冥冥之中机缘巧合的意味。
也是前阵子在朋友圈中无意间看到一家颇有情怀的旧书铺,一看地址,竟是刚好在皮市街上。这样的书店其实已然在各地比比皆是了,但我总认为扬州城独有的安逸慵懒的气质更能让这些无处安放的情怀心安理得地入土扎根。倍感欣喜之外我赶紧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苏小姐。当然,一切都在我的意料之中:她与我的想法一拍即合,当下决定穿起衣服就走。
白日里天虽阴沉,但终究是光打雷不下雨的架势,一天都没下出一丝雨来。没成想在我们出门的时候天上飘起了小雨絮。
每找寻一个新世界的大门,必定是要经历一番波折的。所幸的是,目的地隐藏得并不深邃,几番迷路与绕道之后,我们摸索到了皮市街。然天已墨黑了,雨势倒未曾减少几分。我本来兴致有些减灭,苏小姐倒是显得有些莫名的激动,“在灯光下夜游皮市街,别有一番风味啊。”
一瞬之间我倒羡慕起她来。这份积极的生活态度是我一直伪装在表面却未曾真正深入到骨髓里的面具。与她这样的人交友,真真是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那份饱蘸着的对生活的热爱。
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就是在饥肠辘辘之歌奏响前,我们找到了一方可以饱餐一顿的好去处。
一家名叫老友记的店面,外观由三角状的木房梁搭建而成,大门边落地的玻璃窗中透出昏黄的灯光,整个屋子在晕黄灯光的酝酿之下,发酵出了微醺的意味。相视而笑,迫不及待,推门而入,四下无人。角落里正在看书的老阿婆缓缓地摘下眼镜,抬眼望向我们这两位打破了屋内安详气息的“不速之客”,慈眉善目的模样让人不禁心生亲近之感。她问我们:“吃饭来啦?”这种从老年人嗓音中流淌出的裹挟着沙哑特质的温情,真的能让人在一霎间想起家来。
入座之后方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这个地方着实是不大的。放眼望去,目光所及之处已是整间屋子的八面四方。周围也没有其他食客,只我们一桌独秀。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这让我们吃起饭来舒服闲适就如在自己家中一般随意自然,大可放下心中生怕自己并不完美甚至看似有些唐突的吃相被他人看去的促狭不安。
刚端上桌的两杯气泡饮料的气泡在本该装香槟的高脚杯里升腾翻滚,呈现出一种品格气质忽然间更上一层楼的假象。或许以前有人说过,其实我们喝的不是水,而是杯子。不一样的杯子里盛了一样的水,喝起来都是各有各的味道。
悠悠哉哉地吃完一顿优雅的餐饭,又收获了几百MB的照片。其实吃饭并没有花多长时间,自拍互拍用掉了大半的时光。女孩子出门,无非是吃饭五分钟,拍照两小时。
和老阿婆道过一声感谢出了门之后,我们开始意识到其实来到这里真正的目标我们还没去搜寻呢,但是在找目标的道路上我们已经花费了很长的时间。怎么说呢,反正大把的时间闲着也是闲着,这么兜兜转转地绕了一大圈才实现之后就会发现在其间我们已经收获了更多意外的快乐。
我们心想着酒饱饭足之后,接下来该安心地走到对面的小书铺了。没想到出门刚一左拐,苏小姐就没了踪影。我循着她的身影望过去,原是书铺对面开了一家花店。店名很好,茉等花开。既是莫等花开空折枝,又是一朵茉莉等待着自己惊艳的盛开。店家是个年轻的姑娘,她热情地招呼我们可以到店里随便参观。有心无意地逛一圈下来不免意兴阑珊,这些小玩意儿总归是逃不开假花虽美却无情的冷艳俗套。
当然这都是途中的一些小插曲,无伤大雅的。
往斜对面走去,我们终于见到此行的主角——浮生记。
店铺的门檐上串挂着日式小风铃,每当有人推门而入的时候都会发出清脆响亮的声音,整日孜孜不倦地提醒着店家主人,闻声知是有客来。
一进门就能听闻,书架上的老式唱片机滋滋啦啦地运转着黑胶唱片,咿咿呀呀地摇曳着“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的周旋式上海女人尖细的腔调。
店主是个小伙子,高大,白净,腼腆。
“你们随便看看,有什么需要就叫我。”
说这话的时候,他看着我们的眼神带有些许羞涩局促,一双大手在裤缝线上蹭来蹭去不知道该往哪儿放。
书柜的第一层摆满各种原创信纸明信片。这些东西我们见多了,并不大能勾起我们心动的感觉,充满文艺气息的店铺大抵都是这副模样。我的魔爪随意掠过第一排,并不做过多停留,随后伸向第二排。
一本封面充满设计感的小杂志吸引了我的目光。
“这个是我朋友他们自己工作室搞的杂志,里面都是他们自己写的文章。”
说这话的时候,许是看出我脸上微妙的神色变化,店家一改之前那副呆傻腼腆的模样,脸上露出生动的表情,是生动的骄傲和自豪。
无数次,我在梦里看到这样的自己,落落大方地向来人介绍,“这是我自己的文章。”
虽然目前只是梦。
手里薄薄的一本杂志登时也有了分外的重量,捧在手心里沉甸甸的。其实我本想问他,“不怕没人看吗?”片刻之后转念又想,就算没人来看,那又怎么样呢?换做是我必定是日夜愤愤然孤枕难眠,孤芳自赏这件事说起来酷酷的,做起来却是苦苦的。出于礼貌,最终我没有问出口。
说实话我很喜欢这里的格局。弯弯绕绕之间,不大的店面竟也衍生出一种曲径通幽的美感。路对面是房,房后面是院,院中间是井,井上面是月,不似秋水清波,一眼就能望到底。
所以说,人也一样。一眼望不透的人才叫有意思。
最里间的房里摆着一本线装本的《浮生六记》,许是店名的由来,起码它被郑重其事地端放在书柜的正中央,颇具有一种镇店之宝的威严。
“我怎么记得以前初中学过一篇他的文章,就是有一句‘神游山林’什么的?”
“是《幼时记趣》。原句是‘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那那句‘而亭亭如盖也’是谁写的?”
“是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悼念亡妻的。”
语毕,我心中大为惊叹。惊叹店家隐藏颇深的书生气质,我作为一个中文系的姑娘实在是该为自己的“孤陋寡闻”而感到羞愧难当。
送别我们的时候,因为有些个人的私事,店家告诉我们可能这些日子不会开门,因为他们要去澳洲旅行,采集素材回来做一本旅行小说。
看着我们艳羡的目光,他憨憨地摸摸头,“等你们工作了,有了自己的收入,你们也可以这样的。”
但愿如此。
回去的路上我和苏小姐开玩笑地说:“我不想上学了,咱们来开书店吧。”
一条经济不发达的小巷,一间书铺,三两个老客,来往间几声寒暄。看落地窗外行人来来回回地走,跟花开落中日子慢慢吞吞地过。
当然这是不现实的,不过想想也是可以的,至少还能给看似遥远又近在咫尺的未来留个念想。不是教你不思进取,享受安逸;是在理想逐渐被现实抽丝剥茧日渐消瘦的日后,还有处可去而不至在西风中摇酒游荡。来这里翻翻好书,在书里的世界找寻方向,和有趣的店主交谈甚欢,许自己一场精神的逃逸。
到这里为止,浮生记的故事就讲完了。
你且听且感叹,记得早些睡,天凉了别忘加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