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直想着要快速“吸粉”。要多出好作品。逼自己写。可是写出来的东西连以前的日记都不如。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总有一种时不待我的感觉,觉得自己的作家梦不能实现。高大的志向和浅薄的底子发生了矛盾。整个人心里开始堵得慌。
我从“添堵”的内心里闻出了浮躁的味道。
逼着自己每天写1000字。由于质量太差而尘封密码之后。有的甚至撕掉或者删除从来。一次又一次安慰自己要“归零”。可是发现没有长进。
我从删除文章的“愤怒”中,闻到了急于求成的味道。
实在拿自己的文字没有办法。于是放下笔开始读书,《平凡的世界》。
它给了我“灯塔效应”,让我感到路不在远方,而在脚下。
少平一个人去黄原闯世界,没有找可以让他有一个好平台的金波和小霞帮忙,没有觉得过去自己是老师就拈轻怕重。而是从最底层做起,干了最苦最苦的短工。
当他来到苦工“劳动市场”(其实就是一座大桥底下,苦工集中在这里,等着雇主来领走自己。)看着一群衣衫褴褛,长相粗糙靠苦力为生的人群时,并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优越感,他和他们一样焦急的等待雇主能够看上自己。
而他干的第一份工作是,“每当背着石块爬坡的时候,他的意识就处于半麻痹状态。沉重的石头几乎要把他挤到土地里去。汗水像小溪一样在脸上纵横漫流,而他却腾不出手去揩一把,眼睛被汗水腌得火辣辣的疼......两条打颤的腿如同筛糠......思维只集中在一点上:向前走”
少平漂泊在外。主动选择了这样的生活起步。而他的梦想在当年一样远大。他不甘于在农村成为一个好庄稼户。他在自己处于贫困线上时一边当苦工一边读书。
他感悟到:“只有一个人对世界了解得更广大,对人生看得更深刻,那么,他才有可能对自己所处的艰难和困苦有更高意义的理解。甚至也会心平气和地对待欢乐和幸福”
是的。他的远大目标是,靠自己的努力活在城市,而且活得透彻,对人生有通透的看法。因而来指导自己的一生。这种志向和我们现在大多数北漂有点类似,要真正融入北京,成为一个北京人,但也有不同,那就是精神境界上的不同。
他就这样一边干着苦力。一边借着书。来一步一步的前进。
他的踏实,坚韧,以及对人生的感悟。感动着我。让我忘掉了前段时间一句诗意盎然的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我一直想着梦想的远方,而急切的希望到达。可是却没有踏实的起航。对自己有太多的借口。比如作家怎么那么容易当,比如书都没有读过多少,比如现在年纪大了,比如还要伺候孩子,比如家庭分了好多心......
炙热的空气,如同划一根火柴就能够燃起来。燃起了心中的梦。更拷问着自己的浮躁。以及害怕吃苦的懦弱。
假如我每天写1000字,一年就能够写365000,假如一天看一篇文章。一年就看好几百书。假如这写的字和看的书结合起来。你怎么不会进步?即使不和书结合起来。只要你写的东西至情至真。又怎么不会有人看。
难只是难在坚持。以及是不是做到心无旁骛。
比如身边谁谁又考上市里面的公务员了。谁谁又通过微店赚了很多钱了。同样是处于贫困线的你会不会对这些动摇呢?
显然扎实的读书写作会耗费精力并且短时间不会产生经济效果。你如何一边坚持它一边养家?
孙少平选择一边打苦工一边读书。你呢?
答案是科学的制定时间计划。并且好好执行。比如早上比别人早起一个小时读书。别人上班时间你就好好干赚钱的事情并且不要分心。中午别人休息的时候你腾出半个小时写读书笔记。晚上下班你好好照顾家庭,等家人睡了再写一千字的文章。一直坚持下去。不要问什么时候成功,就这样默默的坚持。
是的。要想成功就得比别人付出更多。坚持习惯了就不会觉得那是在吃苦。而是一份厚重的人生历程,脚踏实地的一步一步走,才会到达梦想的远方,而不是眼睛盯着远方的梦想的美好,给自己制造一个“逃避场所”,来逃避当下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