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世界,五光十色,目光迷离间,我们时常会迷茫,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我们应追寻的。我想,人生叙事做一段从容、和缓而值得憧憬的漫长过程定很美妙。
中国哲学崇尚庄严、理性、温柔、敦厚之美,衍生出来的是我们中国人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和谦抑的态度。无法否认,尽管多年来对张扬、释放的宣传热烈,但融合在基因深处记忆还是让我们对中国哲学所崇尚的内涵更感温暖舒适。
我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了,可是快乐好像并没有越来越多,原因是什么呢?是我们向内对心的关照变少了。我们的眼界本应看向两个地方,一个向外,探寻无限宽广的世界;一个向内,探寻无限深刻的内心。可是我们现在总是在向外看。所谓快乐的秘诀其实就是探寻自己的内心,找到自己内心的安宁。当我们的内心足够温柔敦厚时,它将传导出一种饱和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浩然之气。
我们生活的中国地大物博,人口地域分布广泛,各地发展步伐有先有后,在这个时代仍存在着贫富差距,而我们每一个人都身处其中,或是那个相对富一点的,或是那个相对贫一点的。《论语·学而》中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对“富”与“贫”的态度,孔子提出了两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贫人不向富人谄媚,富人不傲气凌人;第二重更高的境界则是一个人不仅安于贫,不仅不谄媚求人,内心还有一种清亮的快乐和尊严。一个人富有但不会因为富贵而骄奢,并且时刻以‘礼’来约束自己的言行。
在《论语》中一个“恕”和一个“仁”字可称精髓之字。其中“恕”这一个字更是孔子告诉自贡的可以终身践行的道理。这个“恕”字,解释起来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强迫别人去做,做到这一点就够了。我还想,这个“恕”字不仅仅是对他人的宽容,更是对自己的要“放下”的一种要求。该放下时就放下,留给自己一片海阔天空。“仁”又当何解呢?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原来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如此简单。做一个仁爱的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警,可谓仁之方也。”当你自己想要有所树立,立刻就能想到也要让别的人有所树立,当你自己想实现理想,马上也会想要帮助别人实现理想。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推己及人,这就是仁爱实践的方法。
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是眼下需要你帮助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马上去做,最重要的时间就是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