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是奥野宣之【日本】,这本书选择在主题阅读的后半段来读,是因为觉得本书更多的强调如何运用笔记对知识进行整理。看完本书,实际上作者的思路是从阅读的5个步骤进行的—:选书、购书、读书、记录、活用。
本书在内容上并没有给我太多觉得新颖的东西,对于如何高效阅读也并没有提出很好的方法,都是一些看似很普通的建议。但深入分析之后,还是有值得学习的观点,但个人感觉总体评分不是很高。
本书与其他讲阅读方法的书籍最大的不同是,本书提出用笔记本实现信息一体化。即用一个笔记本来记录所有关于阅读的环节。
在准备阶段收集各种想读的书籍时,或者无意间看到某本想读的书时,又或者在杂志、网文、节目中看到想了解的领域时,我们或许会随手拿一张纸或者手机中自带的记事本记录下来。久而久之这里一张,那里一张,混乱不堪。因为记录的太多,导致连自己究竟最想看的是哪些都不清楚了。如果用笔记本来记录,制作一个购书清单,在有需要的时候,加入到清单中,隔一段时间后再整理,哪些是属于头脑发热的,哪些是可以延后的,哪些是自己真正需要的,挑选出自己真正需要的书籍来读。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做标记除了划线外,会经常会写一些自己的感想以及关于这件事的一些思考,如果书中的留白够大,我们可以简短写在旁边,而大部分情况是没有足够的空间来畅所欲言,最后只能用一张便签纸来替代了。但当看完一本书之后,夹着的便笺会慢慢多起来,一不小心便签会掉出来,却不知道它是来自哪一章节的内容,也不知道该如何放回原位了。而且在进行复习的时候也不太方便。如果用笔记本来记录完全可以解决掉这种问题。我们可以在笔记本记录前可以先写上日期、书名、作者等信息。在记录笔记时摘录书中的信息、写出自己看到这段话的感受、以及想到了什么类似的观点、今后可能会采取的行动。
当这些都记录在一个笔记本时,在以后进行复习和回顾时可以很容易找到书中的核心的内容,不需要你重新花大量时间重读一遍,还可以通过阅读重新感受当时的感悟与反思,重新审视当时的行动是否执行了,如果执行了,收获了什么?如果没有执行,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都明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道理,但真正一直坚持去记录的人很少。但能做到又能给自己带来很多的好处。在阅读完本书之后,我的第一个行动是去买了一个普通的很薄的笔记本。为什么会买普通的呢?其实我家里的笔记本也有很多了,而且质量都是很好的,但就是因为颜值高、质量好,会让我产生有些舍不得用的感觉。只是有觉得重要的东西的时候才拿出来写写;另外一个原因是很厚不方便携带。买一个便宜的普通的笔记本,重要的是让自己养成记录的习惯。
之前记忆的工作一方面是丢给了自己的大脑,一方面是用电子产品,笔记本记录一个礼拜之后,首先我的脑袋不用记录各种念头了,有什么马上写下来,这样就清空了大脑;另外对电子产品,特别是手机的依赖少了很多,以往只要记录东西会不自觉的拿起手机,但记录之后经常会被其他消息吸引,不知不觉时间就被吸走了。
这就是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改变:一个小小的笔记本让大脑释放,让手机远离。功不唐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