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读书,大家脑海里最多闪现的是拿着书安安静静地看。其实,最初的读书,真的是“读”出来的。特别是对于小孩子刚入学后,朗读更为重要。
朗读有什么好处呢?
朗读可以更好的帮助低年级的孩子学习拼音识字。一二年级孩子在看书时经常会遇到不认识的字,一般都有注音。如果是看书,这些字的意思对全文影响不大,孩子们有可能就忽略过去了。但如果是朗读,他们是很少能忽略的。一旦错过一两个字,他的读书的句子自己读出来都觉得不对劲儿。所以,对于不认识的字,他们会更集中注意力去拼读和记忆。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读书了,还巩固了拼音和提高了识字量。
朗读可以培养很好的审题习惯。上学的孩子有没有出现过审题不认真的现象。朗读可以很好的改善这一点。因为小时候朗读过少,看书较多,就会出现看书掉字的现象。这种现象一旦养成习惯,就是学习上审题不认真的情况。而朗读较多的孩子,从小就习惯每个字都读准、读到,自然发展到默读时,仍然会看准确每一个字、每一个要求。这对以后的学习帮助相当大。当然,如果你的孩子现在还有审题不认真的习惯,都可以让他通过训练朗读来改善。
朗读可以排除干扰。对于小孩子来讲,注意力容易分散,容易受外解影响。如果,孩子们不出声音看书,周围一旦出现别的事情或声音,他们很容易就被吸引过去了。但是,如果是出声音朗读。有自己发出的声音在身边,可以覆盖外界一部分声音,排除干扰。同时,自己读出来的声音对自己也是一种听的资源。这种读书实际上是结合了看、想、听。比起单纯的看、想更容易集种注意力。
朗读帮助理解。小家伙因为刚入不学,识字有限。在读书方面会受到识字量和理解能力的影响,读书比较困难。他们会因为一个生僻字的出现,或者一个字的读音不小心认错了,都会打断对句字的理解思路。如果是静静地看书,往往思路断了都没有意识到,或者就跳过去了,不利于他们理解读书内容。想想你是否有正看着书跑神的时候,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甚至还在无意识的翻着书。朗读至少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所以,小家伙们,一定要先朗读,再默读,最后才是静下心来看书。
当然,这个过程有长有短,也有相互交叉。并不是说一二年级必须朗读,五六年级就能看书。有些人上了班还不能集中注意力读书,那也要从朗读开始。也不是说这一段时间只能朗读不能默读。只是说要有一定的朗读基础,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再进行默读,效果更好。读书形式还要依据内容变动。我直到现在读诗歌还习惯于朗读,默读根本就读不好。读散文也喜欢朗读,才能读出感觉。读古读更别说了,还要反复朗读几遍才行。
所以,培养读书的第一步:先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就从每二十分钟的朗读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