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有时候很美好,有些时候却非常骨感,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有一样的记忆,只是这样的一段记忆此刻想想,会让人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你要好好的积累能力,现在你还年轻,不用着急赚钱!”
类似的话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听过,并且把这个话当成一段时间内自己的座右铭,也因此你在那个时候成了一个两袖清风、勤奋耕耘的小牛犊,奔驰在梦想的田野上。
有趣的是多年以后,当你发现自己当年想学的东西学会了,但是很多赚钱的机会也烟消云散了,而且你的技能并不是最牛的,所以可能现在的生活都变得拮据了。
干一行爱一行
说到技能的问题,我忽然想起父辈的一些故事,如果我们翻阅以前的那些事情,或者跟家里的长辈聊聊以前的那些事情,可能大家会发现这样一些现象。
大多数长辈之所以会有现在的车子、房子、存款,往往是因为当年他们有一种从一而终的心态和行为方式,比如那些技术人员,他们会对技术非常钻研,然后成为该领域的佼佼者。
还有那些脑子精明的长辈,他们说好了下海就是钻研经商之道,所以到了现在就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可能有些人会觉得这类情况属于作弊、捞偏门,但是从那个时代的人的思想看来其实是一种专一的表现。
无奈的八零九零
到了八零九零这个时候就显得有些干涩了,没有父辈那些心酸的吃苦经历,但是社会上却有很多吃苦的机会,一些人因为思维的束缚可能把目光仅仅集中在那些可以获得收益的现成的一些事情上。
曾经我跟随家里的长辈去到一些大型的省市级的大单位,看到那里悠哉游哉上班、喝茶的同龄人不免心中有点遗憾,可能在一些长辈看来这样的年轻人有逍遥的生活,有安稳的饭碗,可以自由自在的混吃等死。
但是在我看来,也许一年两年或者三年五年之后,他们会因为基本的生活问题而变得茫然无措甚至气急败坏。因为这个单位已经出现严重的亏损状况,但是很多人只是在平时谈论着那些领导的不思进取,却忘了自己也是一个不求长进的人。
有钱就要赚
其实今天写这个话题并不是要呼吁大家多么专心的去赚钱,也不是希望大家都变成急功近利的人,我们仍然需要遵守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法则,不过我们的思维也许应该有些新的调整。
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上学的时候可曾记得那些排在校门外的买袜子的小摊?十元三双的袜子当时是很多学生消费的一个项目,那么我们如果去网上批发会是什么价格呢?可能只有几毛钱。
所以一个晚上赚个几百块钱并不是什么特别困难的事情。但是有多少学生兼职发传单、当保安或者做餐厅的服务员,累死累活一天一百块钱都赚不到。
所以在我们感慨赚钱难的时候,其实可能并不是真的钱难赚,而是我们选择了那些最困难最不好赚钱的方式。
未来的经济发展会更快,有互联网经济,有真正的知识改变命运的方式,所以站在这个时代的风口,如果我们还在用一些原始的“绅士思维”去看待自己的人生和未来多半要成为优胜略汰的典型案例。
所以多说不如多做,现在的努力一定会在未来决定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