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李斯,他可是一代大一统帝国——秦朝的第一任丞相。那么他到底有什么功劳才使得秦始皇晋封他为丞相呢?他又到底做错了什么,让秦朝这么快就灭亡了呢?
我们先来看看他的功劳。
在天下处于混乱之时,他跟随着他的老师荀子学习法家的帝王之术。当他把学术己经尽收囊中的时候,他便要开始施展自己的抱负了。他认为楚王不足与之谋事,而其余六个国家都非常的弱,没有真正的实力。然而,秦国正准备吞并天下,并且秦王也听从他人的建议,于是,他就告别了自己的师父荀子,而准备进入秦国,与秦王共事。他知道吕不韦在秦国的地位非常得高,因此他就先做了吕不韦的舍人,也就是他的门客。在他与吕不韦交谈的时候,吕不韦认为他是一个人才,于是就把他推荐给了秦王。秦王本来就想统一天下,却十分犹豫不决。如今,李斯就帮助他梳理了天下的大势,并且还告诉他秦穆公当时不能称霸天下的原因。这给了秦王很大的信心,让他开始采取了行动,用金钱收买了各国的那些小人,并且离间了他们君臣之间的关系。这是李斯的第一大功劳,他帮助秦始皇下定了要统一天下的决心。
当时,很多别的国家的人来到秦国做事,为的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发扬光大。而秦始皇却非常的不高兴,因为他觉得这些人对于秦国没有一点的好处,他就听从了当时多数大臣们的言论——他下了逐客令。然而,李斯并不支持这一观点。他认为这样做的话,会使其他国家的人才都不在来投奔秦国,那么就会有很多像自己这样的人无法施展自己的远大抱负。还会有很多的负面影响,于是他就给秦王嬴政写了一封书,名字叫做《谏逐客书》。在这份上书里,他告诉秦王,这些外来的卿客对秦国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像百里奚、蹇叔、丕豹和公孙支等人都来自于其他国家,却对秦国有着极大的影响。这是因为秦国对这些人全都来者不拒,所以才成就了今天的秦国。如果拒绝了这些人来国,那么就会使秦国与其他国家断绝了联系,那么秦国就会失去很多有用的人,就越来越不富足,也不强大了。然而我觉得最打动秦始皇的,并不是这一段说辞,而是李斯所举的实际的例子。李斯问秦王,喜不喜欢随氏之珠、和氏之璧。秦王当然喜欢了,于是他就说,这些宝物没有一个是出自秦国的,如果封闭了与其他国家的交易,那么秦王、甚至整个秦国将享受不到这样的宝物。于是乎,他又举了无数其他国家的特产,而秦朝却没有的。他这样举例子,让秦王意识到了与他国断绝联系,自己以及整个秦国将会付出怎样的代价、得到怎样的后果。最后,他说:“凡是不出产于秦国的东西,可以值得珍视的有很多;凡是不来自于秦国的人,愿意来忠效于秦国的也不少。”他的上书让秦王嬴政意识到了这样做的无限缺点,于是就撤回了他的逐客令。这是李斯的第二个功劳。
当秦国得到统一后,秦始皇把李斯封为了丞相。这时候他就发挥了他的丞相的作用,他建议秦始皇使用郡县制的政策,而废除西周的分封制。秦始皇同意了他的观点,因为郡县制所划分的郡县犬牙相错,十分便于管理。但是当时的朝廷仍然是有很多人不理解他这么做的原因。就比如说淳于越就觉得西周实行了那么长时间的分封制,而西周存活的时间也非常的长,这证明了分封制是有好处的,是足以让一个国家生存很长时间的。如果像秦王这样,自己是九五之尊,而他的儿子们却只是一个手无寸土的匹夫,这样的话,如果某一个奸臣篡位,这些人都没有兵权,又怎么能互相救助呢!淳于越仍然认为,只有效法古代才能够成就长久之事。秦始皇把这件事交给李斯处理。李斯就分析了分封制的缺点:如果仍然是按照分封制的话,那么天下是十分散乱的,诸侯与诸侯并立而存,皇帝根本就没有能力将他们全部都管辖。这些人表面上显得是忠于朝廷,但事实上,却另有打算,每个人都想自己篡夺皇位,统治天下苍生。他的说法最终制服了这些顽固的大臣,使得中央集权的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他的这项功绩不仅仅是属于秦朝的,甚至是了属于整个中华民族。
他的第四个功劳,就是让秦朝的统一更加得稳固。他建议秦始皇统一了文字、度量单位,形成了车同轨,书同文字的局面。但是,对于他建议秦始皇焚书坑儒这件事,却很难解释清楚这到底是功还是过。因为,焚书坑儒这件事确实起到了让秦朝更加统一的作用,但是,却让毁了很多无辜的生命,以及先人智慧的结晶。所以对于秦朝来说,事实上,这也是李斯的功劳。
下面就来说说他的过。
首先,作为丞相他是十分失职的。他没有劝秦始皇早点去设立一个太子,让秦朝的未来统治者得到确定。以防哪天秦始皇驾崩了,而天下却不知道归谁所有。
其次,他不能恪守自己的品格。他被利益所诱惑,此处的利益,也就是他的丞相的权力。在秦始皇驾崩的时候,只有赵高、胡亥、他以及几个十分亲近的宦官知道。他考虑到秦始皇突然在旅途中驾崩,太子还没有被确立,那么天下人心一定会大乱的,那些乱臣贼子一定会趁此空隙去做乱。于是就将这个消息暂时的掩埋了下去,准备等到将秦始皇的遗体运到咸阳再处理太子之事。在秦始皇死前,他写了一封诏书让扶苏把军权交给蒙恬,然后回来安葬他的遗体并且继承皇位。但是这封诏书在还没有交给使者之前,秦始皇就驾崩了。因此这封诏书落在赵高的手中。赵高就把这封诏书扣留了下去,没有交给使者。他与胡亥商议,不如假传圣旨,告知天下立胡亥为二世皇帝。反正天下的人并不知道秦始皇的本意是要立扶苏为帝,因为在秦始皇生前,他并没有立他的长子扶苏为太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赵高这时候只需要让李斯同意了他们这个计划,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做事了。李斯本来是不同意去这样做的,但是赵高告诉他,如果长子扶苏回来继位的话,那么蒙恬一定会掌握大局的,李斯的丞相的位置迟早就会不保,而如果立胡亥为帝,李斯也是有功劳的,因此胡亥一定不会废掉李斯。后来,在赵高的言语诱惑之下,李斯终于克制不住自己的欲望,而违背了秦始皇的命令。这是他的第二个过。正是因为这个过错,才使得秦朝二世而亡。如果他当时不跟随赵高那样做的话,即使是对他自己也有好处——因为赵高的权力欲望是无比的强大,他怎么可能容忍李斯这个丞相在他的头上压制呢?
他的第三个错误,就是犯了错误却不知悔改。在胡亥作为皇帝的时候,他所处理的一切事情全都听从赵高的吩咐,因为胡亥觉得正是因为赵高他才能登上皇帝的宝座,自己理应一切都顺从着他的意愿。李斯此时的丞相这个职位可以说是没有多大的用处了。秦二世说作为一个皇帝,不必要向尧舜那样的劳累,只需要享受。然而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但是李斯却上书处处说秦二世的观点是正确的。他这样阿谀奉迎,已经迷失了作为一个丞相的本职了。他不但不指出秦二世的错误,反而袖手旁观,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赵高和胡亥在秦始皇努力打拼来的江山上胡闹。这仍然是他最严重的一个错误。如果他知道悔改的话,那么,此时他完全可以起兵造反,因为天下人的心早已不归属于秦了,他想要举兵造反是很容易的事情。他可以举兵去把赵高和胡亥废掉,而重新去立一个更加贤明的秦始皇的子孙为皇帝。可是他不愿意这么做,他虽然已经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却也不想再惹是生非了。
因为他在年轻时帮助了秦始皇夺得了天下,他才会被封为丞相。也正是因为他在晚年不能恪守他的“职业道德”,没有做好作为一个丞相本来就应该做的事,再加上种种其他原因,所以,秦朝才会二世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