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炽空如烧,助日起兴,迎来大暑,热浪袭升。萤飞草腐,争辉热烁,泥土温潮,湿汽腾蒸。极度焦燃,雷雨甚厉,过分干燥,蝘鸣频增。此时作物,生长快速,旱涝风灾,屡屡折腾。
鹧鸪天·甲辰岁大暑抒怀
时临大暑不寻常,连绵夜雨步晨凉。热情知了鸣堤柳,点水蜻蜓秀荷塘。
渔桨荡,棹歌扬,劲风随绕客游忙。曲江放眼林屏绣,江阁波摇诗酒香。
大暑三候———
大暑三候是中国古代对大暑节气期间的物候现象的划分,具体如下:
一候:腐草为萤。在大暑期间,萤火虫开始出现。古人认为萤火虫是由腐草变化而来,其实这是萤火虫在枯草上产卵并孵化出来的现象。萤火虫在夏夜的闪烁给人们带来一丝清凉和浪漫。
二候:土润溽暑。这个时期天气变得闷热,土地也非常潮湿。溽暑指的是湿热的气候,这种天气对农作物的生长非常有利。
三候:大雨时行。大暑时节,因湿气积聚,常会出现大的雷雨。这些大雨有时会带来短暂的凉爽,同时也是大暑节气向立秋过渡的一个标志。
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通常发生在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间,这时太阳到达黄经120度。大暑期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雷雨天气最为频繁的时期,同时也是农作物生长最快的时期。
大暑时节,寻找那一抹清凉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的公历7月22日至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时,便迎来了大暑。在这个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了一年中最热的时期,而大暑节气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炎炎夏日,烈日当空,大地仿佛被烤得冒烟。然而,在这炽热的季节里,大暑节气却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别样的画卷。
一、大暑习俗,感受清凉
在大暑节气,民间有许多有趣的习俗,旨在驱散暑气,寻找清凉。
饮伏茶:大暑时节,民间有饮伏茶的习俗。伏茶是一种用金银花、菊花、荷叶等草药熬制的茶饮,具有清热解毒、消暑降温的作用。一杯伏茶下肚,顿感清凉透彻,暑气全消。
晒伏姜:在南方地区,有“晒伏姜,过大暑”的说法。人们将生姜切片,晒干后储存,用于泡茶、炖汤,以驱寒暖身。在大暑时节,吃上一碗伏姜炖鸡汤,既能补充体力,又能抵御暑邪。
吃仙草:仙草,又名凉粉草,具有神奇的降温效果。大暑时节,人们将仙草熬制成黑色的凉粉,加入糖水,制成仙草冻。一碗仙草冻,清凉可口,让人瞬间忘却炎炎夏日。
二、大暑诗词,品味清凉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大暑节气情有独钟,留下了许多描绘大暑景象的诗句。在这些诗词中,我们仿佛能感受到一丝清凉。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大暑》中写道:“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诗人在炎炎夏日,端坐院中,感受清风拂面,心境清凉。
宋代诗人陆游在《大暑》中描绘了田间劳作的景象:“日长长到夏,心困困知秋。老农荷锄立,童子牧牛歌。”诗中展现了大暑时节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清凉秋天的期盼。
三、大暑养生,拥抱清凉
大暑节气,气温高、湿度大,人体易感疲劳。在这个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
饮食调养:大暑时节,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如苦瓜、黄瓜、西瓜等,既能补充水分,又能清热解暑。
起居调养: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中午可适当午睡,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
情绪调养: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可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如散步、游泳等,以调节情绪,陶冶情操。
大暑时节,虽然炎热难耐,但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便能在这片炎炎夏日中找到那一抹清凉。让我们顺应节气,调养身心,度过一个充实、美好的夏天。
2024.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