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代,这是怀疑的时代;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我们无所不有,我们一无所有;人们正直升天堂,人们正直堕地狱。”
开始我只是觉得这段话很有韵味,但不知道究竟表达的是什么,在我读完这部书后,才发现这排比出的这些矛盾,早已嵌进了书中的每一部分。虽然狄更斯所展现出的是社会中的腐败阴暗的那一面,看似只是单纯的揭露这个社会的不公,可在这之间,同样充斥着种种矛盾,贵族与革命者的矛盾,人性与正义的矛盾,到底应该如何抉择,而我们不过是夹杂在社会动荡洪流中的一个个小人物,只能被迫随着时代变化而漂流,与雨果那种能让你总感受到希望与未来不同,在《双城记》中,你只能体会到深深的无力感。
这个世界永远不是非黑即白,也不会非此即彼。不要轻易用善恶去衡量他人,狄更斯所呈现的,就是那个疯狂的社会。在贵族的压迫之下,人们生活在黑暗与苦难之中,能说对贵族的仇恨是错误的吗;而主角达内只是因为父辈欺压了医生就要被处死,又能说人民就是对的吗。
“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这是罗兰夫人临终前所说的话,作为法国大革命的领导者之一最后却被送入断头台,她是否也对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产生了怀疑与无奈呢。卡顿最后选择用自己的死来代替卡内的死,是因为对爱情的向往还是因为看见了一长串的新的压迫者从被摧毁的旧压迫者身上升起而感到了失望。当你把权利交到了民众手中,那你离死也不远了。
虽说整本书所描写的故事看起来很悲惨,但阅读的时候却并不觉得有压抑之感,反而会觉得相当有趣,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狄更斯本身写作风格给人的感觉就是幽默风趣的,他并不是刻意添加一些笑料来吸引读者,更多的时候是用他出色的写作技巧,极尽语言与文字之美,本身并不能让人发笑,读来却觉得极有意思。查尔斯·狄更斯被称作小说届的莎士比亚不是没什么道理的。
当然这并不是全部的原因,《双城记》能成为名著也并不只是因为一味的批判现实,它更想表达的是在苦难与迷茫之下依然存在的美好幻想,是即将赴死时依然留存的希望,可以淡然地说出“我现在已做的远比我所做过的一切都美好;我将获得的休息远比我所知道的一切都甜蜜”。这是他们最后还能保持平静的唯一信仰,看似是矛盾的想法,却是狄更斯一直以来都在讴歌的人性。他想留下的,不只是对当时英国社会的警示,也是可以让不论多久以后读到这本书的人得到,不存在的未来也好,不顾一切的爱情也罢,可以重新相信生活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