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伙伴,中午好,我是,今天带来第一次的加餐。
今天的加餐,我通过自身案例,与书中内容结合,分享一下什么叫做倦怠。
大家一定有过这两种经历:
一,一大早出门,忙活到半夜才回家,到家之后,最累的状态,可能什么都不愿意想,什么都不愿意做,就想躺到床上就睡觉。
二,休息够了,精力体力都挺充足的,但就是情绪低落,对啥都没兴趣,就愿意干点简单的,这个简单还不单纯是说坐在那里发呆或者就是睁眼躺着,可能是做一些习惯性的事情,比如随便选个电视频道看电视,或者刷剧,或者拿着手机不停刷。
第一种是身体上的疲劳,是因为把体力都消耗完了,需要休息或者吃东西补充能量,第二种是精神上的疲劳,同样需要补充能量,但并非食物或水这样的物质。
从我高二下学期到2021年6月之前,我基本上都处于第二种情况,对自己的生活特别迷茫不知道要做点啥。高考之前,还有老师给安排目标--高考,给安排任务--作业,只是偶尔迷茫一下,但是进了大学,没人约束了就完全迷失了方向。一度非常的怀疑自己,不明白自己到底能做点啥,各种东西都想尝试一下,各种了解到的高薪职业也都曾有冲动想去做,但是开始没几天就做不下去了,感觉到处都是困难。越是如此,越是在给自己的“无能”补充证据,也就越发自卑和迷茫。好些年,我也想看看书,但是遇到同样的问题,看不下去,比起刷网页刷手机,读书还是太难了。
自从有了得到、樊登读书,我听了不少内容,虽然不完整,但是我从他们的叙述中,看到了与我当前状态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与我不一样的思考方式,内心的枷锁慢慢开始松动。到了21年6月底,我参加完翻转师培训,这些积累起来的细碎能量汇聚在了一起,让我敢于尝试一下新的生活方式,我就开始实践“成功记录本”,后来读书知道,这叫微习惯。通过微习惯,我不断为自己内心的积极一面提供证据,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我是可以做出改变的,我是可以做得更好的,逐渐的,各个方面都有所突破了,我开始通过阅读丰富自身了。
回顾这么个过程,我发现很多方面都符合书中所说,所以我需要再次强调一下,这是我愿意分享这本书的原因。
读过的各种书中,有一个比喻对我影响很大,来自于《掌控习惯》,在这里我也分享给大家。
我把原文拍给大家,大家有时间可以看一看。
通过微习惯改变原理就是通过微小的行为,去为我们想要的新身份投票,投票的次数越多,新身份就越容易成立。实际上,《倦怠心理学》中介绍的一些方法也是这个原理,就是通过一些比较小的行为持续的为我们提供积极的正向能量,就好像往银行卡里存钱一样。
以上,是我自己转变的简单介绍,我就把自己当做一个实例,给大家证明一下,这些原理和方法是有效的
好的,今天就这些加餐,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