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铁路实验小学 吴蕾
来广州听的第一场报告就是郭思乐教授主讲,感到非常幸运。郭教授在这场报告中引出“儿童本能论”以及“种子+空间”的论点,形象阐释了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并提出老师的任务就是“培根”,帮助学生学习。对于英语课来说,最重要的是在课堂中形成活动。
除此之外,郭教授还在报告中总结了若干观念:儿童观-孩子们起点非零。大自然给予了孩子们必要的能力基础,包括生存本能和学习本能等;教学观-教学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教育观-激扬生命,让生命更好的成长;教师观-老师不再是拉动的纤夫,而是生命的牧者;德育观-真正的基础是儿童的美好学习生活;管理观-激扬生命,而不是控制生命。
当天,另一位在讲台上实战多年的邓小春老师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在讲座中指出,课堂应该是简单的!学问不是老师讲出来的,应还知识以土壤,由它自己成长。在实际课堂中,她提出了学习中的“引桥工程”,不断的滚动旧知,结合新知,教师要放下“技术”的枷锁,鼓励孩子犯错,利用生本教育的契机,包容孩子。合作要有依据和时间限定,合作最大的效果是监督。其中邓老师更指出,生本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三天,我们去了香江中学。这所中学连续几年中考成绩位于增城区首位。在课堂中,与“活泼”的骏景小学相比较,中学的课更显沉稳。但是亮点却是合作课堂中体现出的真实,自然,以中学生当下的兴趣与需求为出发点,并结合了考试需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合作练习。教师温柔大方,善解人意的教态包容了中学生在这个年龄段的内敛心理。整堂课和谐融洽。
接下来的学习我们在周末又听取了两场报告。其中一场是原骏景小学校长-陈武校长的报告,在这场报告中陈武校长展示了“生本”改革带来的经验和成绩。
看到陈校长展示孩子们的读书会,编剧本,原创文学,真是振奋人心。孩子们发展,孩子们的未来,才是我们的希望。
另外一场讲座是教研室汤少冰博士主讲的。无论是学术性,还是逻辑性都非常专业严谨。令人敬佩。
见识过“高大上”的学校后,我们走进了一所很有特色的学校-“珠村小学”。这所学校除了它的民俗教育特色“乞巧教育”外,还有就是“生本教育”实践得很不错。这里的生源和课堂都很接地气。更接近我们的情况,所以有不少经验可以借鉴,例如小组的管理与监督等。
最后,我们“生本 ”培训班的学员参与了课堂体验与教学交流,与广州当地及全国各地教师分享了困惑和经验。
广州是一个美丽又繁华的城市,它的发达带动着先进教育理念的发展,让“生本教育”在那里熠熠生辉。我希望我们也可以不断学习他们的经验,汲取生本教育的精华,结合我们当地的情况,做出适合我们孩子的有特色的教育。全面的尊重学生,依靠学生,相信学生,在课堂中生成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思维,把课堂交给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