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高中的时候,上的市里最好的一所高中,这所学校素以“监狱学校”的“美名”口口相传,一切向成绩看齐的高强度学习下,零星的一点儿学习之外的事情发生,都足以被寻味。但是大多数时候,只有枯燥的备考和无休止的模拟考。
记日记的习惯,就是从高中开始的,每天循环不休地啃书备考,以致于同学间的相互鼓励都成为了莫名的压力,唯有翻开日记本的时候,那充斥着竞争的汹涌时光能得到片刻的止息,由此似乎赢得片刻放松。
所以记日记很重要,将那些压力从笔间释放,紧张得以舒缓,至于记录什么,已经不是那么重要。
回想起来,那个时候我的大部分同学,都有记日记的习惯,我们总是想要通过文字,释放一些我们自认为的沉重压力,籍由文字平衡青春受到束缚而产生的种种躁动,或者经过文字,营造出另外一个理想的世界····要好的同学间,还会相互交换看对方写的随笔、作文之类,然后相互欣赏。
文字,应该是那所“监狱学校”的枯燥与紧张中,最值得回味的“消遣”了吧。
那时候的文字,寄托着难以名状的交杂的情绪状态,一切都那么的不明晰、似是而非、难以道清。我们都不自认是在“写作”,均称之为“写字”,只是不知所以的抒发一些不知所以的情绪吧!
这样的抒发一直持续到大学,尤其是经历了人生的第一场失恋,当未曾预期过的现实猝不及防地发生的时候,我更加以一种近乎变态的速度在生产着文字,大脑不停地运转反复自问“为什么?”同时不断地制造着情绪,进入了一种自我折磨的状态。
就像春上村树在他的小说中写到的,前面三杯喝的是酒,后面的就已经是情绪了。
直到最后,觉得在深刻的体验面前,文字似乎是无力的;而在内心真正体验到丰盈的时候,文字似乎又是苍白的。
于是自然而然地,我戒掉了文字的“瘾”,也走出了“行动只受自己的情感支配”的自我设限。
曾经一直在挣扎而不愿意再迈出一步,成长到底意味什么?成长意味着丧失一些珍贵的东西——单纯、天真,甚至是善良?要变得世故、圆滑、充满生活打磨的伤痕以及伤痕背后的哀怨?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完全是一个甩给“成长”的锅嘛!自己手里的牌要是打烂了,只能是自己有问题,恰恰是需要成长,反而甩锅给成长,逻辑不通,表示有毛病!
因此,经过自身体验识别出来的一个个吊诡的局,回过去看时,最终都会变得清晰简单,如同从A到B,直线最短,从A到达过B点的人才有可能真正获得整体的视野,即便当时完成行程的过程曲迂转折。真正重要的东西都不是靠想和听(所谓的学习)而得到,而是靠“行动”得到,即付出成本甚至是代价而得到。
所以,一定要小心身边,打感情牌的人和以感情博出位的文章,小心里面附带着“不劳而获”的迷魂汤!
或许文字必然是要被赋予写者的思想才能具有意义,但是除却情绪,还有更高阶、更有价值的东西可以传递,这样对文字的“挑剔”地选择,决定着我们能走向怎样的层次。
因此,在这个资讯爆炸的时代,很有必要保持一点对文字的“洁癖”。
我也希望我后面的文字,能够发挥“记录”的职能,能够客观的记录自己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