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东京残奥会和奥运会组委会
公布了首批将在本次奥运会中
使用的73个动态图标,
燃爆全网。
日本设计师们,
仅仅运用简单的蓝白背景和图形元素,
设计出如此简单而优美的动态图标;
将每项运动的特点,
以及运动精神传达得活灵活现。
日本的匠人精神,
与鲜活的创造力,
再次体现得酣畅淋漓。
为什么这么牛?
殊不知,日本的设计启蒙,
甚至从孩提时代就开始了;
其实不光是设计启蒙,
科学启蒙也走在了世界前列。
在此,我要为各位家长强烈安利
两个日本儿童科教节目,
看日本人如何通过脑洞大开,
向孩子们展示创意与科学的魅力,
轻松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一、毕达哥拉斯mini 建议: 4-6岁儿童
正如节目的英文名字“Pythagora Swich”一样,
节目组希望能通过这个节目,
打开孩子思考的switch(开关),
去发掘更多埋藏于日常生活的Aha时刻。
节目拍摄于2002年,
据说是近些年才火起来的。
受众原本是4-6岁儿童,
却意外收获了不少成年观众(比如我)。
整个节目多以歌唱的方式进行,
每首歌都堪称洗脑神曲;
而且短短五分钟的时间内,
分设了许多有趣的环节。
1. 毕达哥拉斯装置
这是一种被设计得过度复杂的机械组合,
以迂回曲折的方法,
完成一些其实很简单的工作。
节目组利用书籍、橡皮、夹子等日常用品,
通过精密布局和设计,
变身为环环相扣的机关。
每次弹珠的落下,
就是连锁反应的开始。
最终,日文“毕达哥拉斯装置”中的“毕”字,
总会以各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现,
真的让人忍不住惊呼,
这居然都可以!
其中几集设有教学环节,
教观众制作简单的小机关,
并且按难度进行分级,
感兴趣的家长可以带孩子试一试。
2. 黑盒子人的问题时间
这是一个古灵精怪的盒子,
它会先展示物品在进入它前后的不同,
让人思考物品在黑盒子中产生了什么变化。
无论是倾斜还是颠倒的字母“E”进入黑盒子,
出来时都是端正的,
就像变魔术一样。
然后,它会掀开自己的头盖,
揭晓秘密:
原来这都是由简单又巧妙的装置实现的。
像不像自动化流水线上的运作机制?
3. 猜猜这是什么动物
环节开始时,画面全黑,
只有一个白点,
然后慢慢出现两个、三个、四个白点,
能猜到是什么动物在动吗?
这其实是在动物关键部位设置传感器,
记录运动轨迹,
这让孩子们在大开脑洞的同时,
重新思考自己的视觉认知。
4. 其他奇葩环节
在“这是没有人能做到的事”,
两个逗比中年人,
向孩子们展示了定格动画的魔力。
在“一种新生物”环节,
节目组做出了各种奇怪的东西,
吸管蚯蚓,螺栓袋鼠,
果子姐总会忍不住惊呼,
好好玩,再来一遍!
二、像乌鸦一样思考 建议: 7岁+儿童
这是《毕达哥拉斯》的姊妹篇。
这档节目,
从2013年开始,
在日本NHK电视台播出,
并在豆瓣获得了9.4的高分。
每集10分钟,
包含在观察中思考、德德尼翁动画,
以及苍井优的思考练习。
通过思考的四个步骤:
观察、假设、实验和评估,
希望让孩子像乌鸦一样,
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1. 在观察中思考
通过先观察后实验的方式,
展示日常生活中,
经常被忽略的现象。
比如,如果我们划一个圈,
就能让蚂蚁改变行程吗?
原来,蚂蚁真的会被禁锢起来,
可待久之后,蚂蚁居然了“脱敏”反应,
爬了出来,而且在线上来去自如。
但是当我们再划一个圈,你猜会发生什么?
2. 德德尼翁动画
这是果子姐最喜欢的部分。
三个好奇宝宝,
对每个疑问作出大胆假设,
最终通过亲身实践的方式展现答案。
看着地上水印,
咦,是小狗?是长蛇?
哦,原来是推独轮车的工人走过的。
这个动画告诉孩子们,
别害怕失败。
对不明白的事情,
要大胆假设,耐心求证。
3. 苍井优的思考练习
科学思考的方式,
要在实验中找出答案。
优酱会提出问题,
然后进行实验演示。
比如将长短蜡烛同时用瓶子罩住,
哪根会先灭?
而且,最后才会公布试验结果,
原因嘛,需要自己去查资料寻找咯!
比起简单粗暴的给予答案,
寻找答案的过程,更能刺激孩子,
发现探索的乐趣。
这两个节目,
将趣味性与知识性结合得恰到好处,
足见节目组之匠心。
是不是恨不得马上给孩子看呢?
登陆B站搜索相关主题即可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