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前面:今天我妈妈在看邮箱的时候看到了我高中社会实践的报告, 是参观宜都东阳光药业的感想。恰逢疫情,再次看到这篇报告,感觉颇为亲切,当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又历历眼前。回首过往,展望未来,思绪万千,踌躇满志。
当时间的车轮滚滚,一路高歌,拜别金鸡,驶过2018这个年关之时,却遭遇了险滩,走得并不舒坦。流感又一次以虎狼之势爆发了,并在这个宜昌时隔十年重现瑞雪的冬天,来得比往年更加气势汹汹。是各大医院不得不在过道支起的床位;是学校越来越严格的晨检制度、开窗制度、隔离、回家、口罩风潮;是在职医生越加越加越长的班;是越来越多的退休医生不得不被紧急召回;也是包括宜都东阳光药业在内的各大流感药厂马不停蹄的赶制短缺之药,终于在各方努力之下,这场流感风波到底风歇波平!
如果说医院是战场,医生是战士,那么药便是军资、是武器、是粮草。药厂,虽不见硝烟,不见血影刀光,却是决定流感之战最终走向的中流砥柱。幸甚至哉,我得以在这场流感之战中毫发无伤,也得以来到这场战役的大功臣之一——宜都东阳光药业学习参观。
东阳光药业,偏安于古城宜都,偏安于清江汇入长江的关口,还没到,便已给人几分“造化钟神秀,历史铸不凡”的味道。沿着滨江的马路直驶,忽一转弯,便到了大名鼎鼎的东阳光药业。我曾不止一次幻想过它的模样,,在前行的路上,在遥望的目光里、遐想的脑海中,只是没有想到,竟是这般:树木葱茏掩映着主楼,掩映着望不到头的排列整齐的车间,没有雕梁画栋,没有金碧辉煌,没有摩天巨楼,盛名包裹下的东阳光,是那般不张扬,安于低矮但实用、灰白但干净的低调中,一丝丝气派,一些些端庄,却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近百页的ppt,内容从制药到设备,乃至大学专业的选择、考研的经历与素养,足见其准备的充分与认真。只可惜自己才疏学浅,很多东西难免走马观花,很多时候只能人文角度谈体会,却不得以科研的眼光说心得。一整个上午,从大厅到原理室,到车间,再到顶尖的qc实验室,带领的叔叔全程陪同,不可谓辛苦,我在这里也聊表谢意!
全程我感触最深的,是车间一进门的标语“if it is worth doing,it is worth doing well.”这让我想起在介绍时说的,一种新药的研发到最终的应用,其间往往要经历一二十年的时间。毕竟是与人命相关的东西,从最初的理论检索、工艺探究、成药、动物试验、临床检验,小范围试用、观察,其间的每一环、每一步,都容不得一丝一毫的马虎;也让我想起,在最后装盒的车间,那个不时嘀的一声便被吸走的一盒盒药,在精确到零点几克的范围内,毫厘之差,都不由分说,要被回收重检。那些必不可少的繁琐,和不容回避的重复,都是在对人命关天的重视面前、对质量为天的追求面前,那捧着良心,秉承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的价值观,一个”well”的分量。东阳光,是世界东方,一抹人性与爱的温暖阳光!
同时,从介绍的叔叔的口中我了解到,中国为制药大国,世界上的供药大户每年有四千多种药远销海内外;东阳光也是世界上磷酸奥司他韦的供药巨头之一,撑起了宜都市GDP的半边天。然而,中国的四千多种药中,百分之九十九的都为仿制药;东阳光药厂生产的所有药均为仿制药,新药一直是欧美与日本领航,中国远远落后。可我原以为本不该或不至于这般的。毕竟若是循着中西药的分法,中国一国便占了世界药品的半边天。中国在药物研究上也是颇有渊源的,毕竟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等一系列的中医古籍,到底是白纸黑字、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经验成果啊!屠呦呦不也是借了咱一千六七百年前晋朝祖先的成果,三无教授、夺魁中国首位本土诺奖吗?那么,到底是什么让中国不得不屈尊于仿制、碌碌于制造而泯然于制造呢?
我认为原因有二:一个关乎传统文化,一个关乎创新精神。也许曾经固守自己,极端化成闭关锁国给守怕了,于是,百年战火、一场革命,人们痛定思痛,全忙着师夷长技,忙着崇洋媚外,忙着数典忘祖了。同时在浮躁快节奏的效率社会下,西药的方法简、疗效快,也让人们越发的耐不得中药的煎熬之琐碎,温缓之疗效。很多时候在寻药问药的路上,中医、中药都是人们在山重水复、走投无路之时迫不得已的选择。是历史背景与时代潮流的共同作用下,使人们对中药这门传统文化的重视远远不足。同时 ,当中国各个领域在模仿、借鉴、吸收、超越,这条流水线上走的驾轻就熟的时候,尝到甜头的人们已经习惯了,顺藤摸瓜、按图索骥,再难有勇气和信心,白手起家、自立门户、另辟蹊径了。创新已经被人遗忘、令人麻木了。如此两种,我认为正是限制了中国新药研发的两大障碍。所幸如今,国家重视传统文化,屠呦呦的青蒿素诺贝尔更是从名与利与质等多方面给与了国人鼓舞;所幸如今,中国正走在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强国转变的革新之路上,相信中国新药的未来,定是可以望见可以触及的鲜花与光彩。东阳光,也许还应是点亮这人间创新的一抹色彩斑斓。
归途的路已铺在脚下,空手而来的我却未必是又只身而去。在这世界的东方沉睡已久的雄狮,终究要迎来其志在必得、势在必得的朝阳。而我,定当壮怀激烈、仰天长啸,以二十一世纪新一代的中国人的胸襟、以零零后的眼界,燃烧自己,投身于这抹“东阳光”的洪流之中,那片阳光里,定有温暖、有创造、有着美好人间的幸福与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