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iphone X的上市,一堆人一边骂着“毫无新意的设计”,一边又偷偷摸着自己的胸口,暗嘲“怎么办,就算卖肾也买不起。”
然后,一堆人还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作祟,选择退而求其次,分期买了iphone 8。
迫不及待地在朋友圈晒完,看到底下一堆人点赞和评论后,虽然吃着泡面,还着信用卡,心里也算值得。
此时,我深刻觉得:人穷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穷的事实!
没有看《从0到1》这本书前,我真的不懂贫富差距为什么这么大,为什么有些人可以赚这么多钱,为什么有钱的人可以持续赚更多的钱,直到读完书后,我懂了!
1.思维“穷”比物质穷更可怕!
有一个笑话说,如果你发现路上所有的车都在违规逆行,那大概是你自己开反了。但,取得成功、获得巨富的人,往往都是开反的人。
用书中的话来说,就是“商业世界的每一刻都不会重演。下一个比尔盖茨不会再开发操作系统,下一个拉里佩奇不会再研发搜索引擎,下一个扎克伯格也不会去创建社交网络。”
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富人身边会有一堆更富的人,而穷人身边只有一堆更穷的人。思维远比你的外在条件更重要,这里面包含逻辑、创新、角度、眼界等。
书中举了一个简单实际的例子,如果不去法学院学习,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多数会选择去华尔街工作。
这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切实的规划,对无法明确的事情没有实质了解,所以,也不懂得金融里面包含着太多不确定性。
所以,阅读和提升自己的思想格局,才是赚钱的前提。这样,你才能迅速捕捉到有用的信息,融入到高层次的人中,快速找到赚钱的门路。
2.赚钱不是中彩票
“商界最有争议的问题是——成功是靠运气还是靠技能?”作者通过角度的转换,变了一种问法,“未来是靠机遇还是计划?”
你期望的未来可能清晰可见,或是迷雾重重。
但,如果把未来看成不确定的态度正好可以解释这个问题,就是当人们缺少具体的实施计划,他们就会依照惯例,尽量把多种选择组合起来。
这完全出自于机遇和概率,而没有具体可实施的方向或计划。没有计划,你又有什么理由希望自己能成功呢?
就像《从0到1》所讲的小故事,2006年7月,当雅虎公司出价10亿美元要收购Facebook时,扎克伯格就在会议上宣布,
“好了,伙计们,这个会议只是走个程序,10分钟也不用。我们显然不会把Facebook卖掉。”
因为扎克伯格太清楚他所领导的公司可以拥有怎样的未来,只是雅虎还不清楚。
所以,在你没有清晰目标、完整计划,看未来都是一片迷茫的时候,就算是一块金子也会被你当成石头变卖。
如果卖的好,就被当成是中了彩票,运气太好;如果卖的不好,就会埋怨自己时运不济,市场行情不好。
3.向钱看——幂次法则
幂次法则也叫“80——20法则”,就是“80%的土地都掌握在20%的人手里——这个现象就好比花园里20%的豌豆荚产出了占总量80%的豌豆一样自然。”
其实,这就是简单的指数级增长价值。指的是事物的发展、规模与次数成反比,规模越大,次数越少。
书中解释道,在向钱看时,幂次法则体现在:风险投资中,投资者都努力想从公司创立早期呈现指数级的增长中获利,而只有一小部分公司获得了利益。
当然,没人能事先就确切知道,哪些公司会成功。所以,最好的投资公司就会给出一个好的“投资组合”,这里面每家企业都是真正具有极大成功可能性的。
作者彼得·蒂尔认为,不论是投资还是生活都需要遵循幂次法则,即20%的关键事物带来80%的收益,我们需要把精力专注在最有价值的事情上,才会获得最大收益。
总结出来就是:最重要的事情都是独一无二的——一个市场可能胜过其他所有市场。
一种分销策略通常要优于其他所有策略。时机和策略也要遵循幂次法则,某些关键时刻远比其他时刻更重要。
穷与富,赚钱多与赚钱少的差距在于思维与战略的不同,看看成功人的想法,你就会觉得自己那些又作又虚荣的思想,有多可笑。
其实,我们当下的任务并不是包装华而不实的外在,而是找到创新独特的方式,使未来与众不同,而且更加美好。
从0到1,最重要的就是重新认知,独立思考,让自己驾驭在金钱上,可以逆袭成,“我的司机用iphone X,我的保姆用iphone X,我们家有一堆用不完的iphone X,谁还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