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职场工作中,每个人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我,似乎一直在扮演着那个“救火员”的角色。每次周会,都像是例行的“检阅”,大家各司其职,保持着一种“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的沉默,而我,也逐渐地学会了这种沉默的艺术。
曾经的我,总是热血沸腾,觉得有问题就必须要提出来,有困难就要去解决。可几年来,随着总经理的三度换人,经历了每位领导的工作方式与风格不同之后,我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问题的根源往往在于高层的错误决策和工作方式,而我们这些基层员工,却要为这些错误买单。尤其是现在,提出问题,就意味着要跟踪,甚至要主导解决,哪怕这并不是本人,甚至不是本部门的事情。这种“谁提谁负责”的陋习,让很多人选择了沉默,能躲清闲的继续躲清闲,而那些积极改变现状的人,却身心疲惫,最终也麻木了。
以前,各部门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总会说“去找孟哥”,高层遇到其他人提出问题,有些时候也会说“去找孟经理协调”。于是,我成了那个“万能”的孟哥,把所有的事情都扛了下来。虽然偶尔会有荣誉,但黑锅却更多。有时候,为了把别人的事情办好,自己部门的工作都耽误了。
这种局面,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我开始意识到,这种“救火员”的角色并不是长久之计。如果一直这样下去,耽误了其他部门人员成长和担当外,我会身心俱疲,更会失去自我。我需要改变,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和职责。
我想了很久,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其他事情没办好,可以说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但自己部门的工作一定要办好。否则,说再多也是“丢西瓜捡芝麻”的行为。我开始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专注于自己部门的核心任务,确保每一件事都能做到最好。我不再主动去承担那些不属于我的责任,而是专注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其他人再来找我,我会说去找谁找谁,实在推不了的,就只提些方向和建议,不会再去主导了。
这种改变并不容易,但我逐渐感受到了其中的好处。我不再被各种琐事缠身,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和规划自己部门的发展。我也开始鼓励我的团队成员,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不要被外界的干扰所影响。我们开始建立一种更加健康、更加高效的工作模式。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开始反思公司的管理方式。这种“谁提谁负责”的陋习,不仅打击了员工的积极性,还阻碍了问题的有效解决。我希望公司能够建立一个更加合理的反馈机制,让员工能够自由地提出问题,而不必担心被无端的责任所束缚。只有这样,公司才能真正发挥每个员工的潜力,实现更好的发展。
职场是一场漫长的旅程,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我曾经迷失在“孟哥”的角色中,但现在,我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我学会了沉默,但不是逃避,而是为了更好地专注于自己的工作。我相信,只有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才能在这个复杂的职场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价值。
从‘救火员’到专攻本部门,这不仅是一种角色的转变,更是一种自我救赎和成长。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才能在这个充满挑战的职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