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印象中的龙门石窟是怎么样的呢?
是这样?
还是这样?
其实,还可以是这样。
“下班的神仙”
“东方维纳斯”
咳咳,言归正题。
龙门石窟,位于古都洛阳,面朝伊河。走过龙门,就到达石窟,因此被称作龙门石窟。龙门石窟与大同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龙门石窟并不是一个朝代的产物。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开始凿建,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和北宋诸朝,是中国石窟艺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其建造时间长,经历多个朝代,佛像的模样也随着历史的进展而改变。
北魏时期,鲜卑族民风豪放,习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当他们从北方迁都至洛阳,在位者孝文帝为了更好地统治人民,推行汉化政策。那时候的龙门石窟,佛像画风从以往的粗犷豪放的游牧风,逐渐呈现出儒雅的中原风。
宾阳洞里的主佛释迦牟尼端坐中间,其态秀骨清姿,人物已初显汉风,体格瘦小修长。佛像一改扑克脸,嘴角上翘微笑,表情温和。这些表现和当时的北魏亲汉政策有密切关系。
北魏之后,龙门石窟仍在不断开凿。唐朝时期的雕刻技术已臻于成熟,所以唐朝所雕刻的佛像更显缜密完美,我们常能看到的卢舍那大佛,便是唐朝时建成的,也是龙门石窟中最为辉煌耀眼的佛像。
相对比宾阳洞的佛像,卢舍那大佛的脸孔又变了画风。不仅size大了几个号,其体态也“胖”了不止一圈。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唐朝国力强盛,经济强盛,雍容华贵之风盛行。佛像的风格演变为体躯丰腴,面相圆润,隆胸细腰,典雅端丽。佛像眉呈半月,眼长柔慈,嘴角稍翘,似带微笑。卢舍那大佛及其身旁的其余大佛组成一组佛像群,是佛文化与唐朝文化融合的艺术结晶,更凸显唐朝雕塑技艺高超。
卢舍那大佛因为自然的风化与灾害等原因,它已经失去了双臂。景区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珍贵的佛像,已经铺设了引流管道,减少雨水侵蚀与其他自然灾害。
“剪刀手”佛像之所以摆出剪刀手,其实也是风化造成的。食指、中指之间因为风化,造成间隙过大,所以才形成百年后极为潮流的剪刀手。
再辉煌的历史,终究抵不过自然的风化。也许千万年后,我们的子孙只能从照片与视频里看到这些曾经的辉煌。
彩蛋
北京的人民大会堂中,莲花顶的灵感就是从这里来的。
这尊佛像被成为龙门石窟中最有“特色”的佛像。
噢,不是中间那尊,是它右边的那尊。
嗯,就是它
据讲解员介绍,这是一组未完工的佛像群。之所以称为“最有特色”佛像,是因为它的表情和其他佛像都不大相似。
它眼睛一睁一闭,嘴高高地嘟起来,一幅别人欠他钱的样子。反正就是一脸不高兴。
为什么它不高兴?
据说是因为当时有些工匠不满武则天统治,因此造出这么一个表情的佛像,以示不满。
旅游tips:附近景点——
香山寺,白园(白居易墓园)
这两处景点都在卢舍那大佛对岸,路程很近,有空可以顺便参观。凭龙门石窟门票即可进入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