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与反应之间存在一定距离,而我们的成长和幸福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利用这段距离。”这是曾被送进德国纳粹集中营,却奇迹般存活下来的精神病学家维克多.弗兰克说的话。
我们失败或是面临困难时,就会受到负面刺激。这种刺激会自动引起反应。这个过程就是刺激和反应的过程。
比如说遭遇堵车时,有的人会焦躁不安,发脾气。如果突然有车插到前面,就会不由自主的火冒三丈,按喇叭抗议,如果这种焦躁持续,又会把火气撒到政府身上,责怪政府不作为。即使和家人同行,也没心情去跟家人聊天。虽然知道这是干着急,但还是无法摆脱焦躁情绪。
一旦出现意外事件,我们中多数人都会自动产生消极的反应,这种反应被称为自动驾驶,就像飞机的自动操作一样,不快的体验带来的刺激会自动引起消极情绪或无效反应。
陷入堵车时会焦躁,没赶上早一班的公交车会后悔,考试不合格会灰心丧气,重要工作失败时会不安,消极体验是消极情绪出现的契机。
面对同样的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有的人即使遇到堵车,也会边听音乐边等,有的人在工作上出现失败或是没赶上公交车时,也会坦然接受这个事实,不为其头疼。
对同样的体验,不同的人反应不同。遭遇消极体验时,有的人消极应对,有的人没有什反应,有的人反应积极。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我们大多数人有“给体验染色的有色眼镜”。同样的体验会经过有色眼镜过滤后来解释现实体验所以人的感觉行动等反应就会出现不同。
不同的人会看见不同的颜色,虽然有相同的体验,但是有的人看见了积极明亮的色彩,有的人看见了消极灰暗的色彩。开发认知疗法的阿尔伯特.艾利斯将这个思考过程命名为“ABC模式”,这是我们在咨询过程当中常用的一种咨询模式。也就是我要说的刺激与反应之间藏有幸福的钥匙。
愿越来越多的人无论受到什么刺激,都能够找到幸福的钥匙,从而做出有益身心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