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的流利阅读是一篇华盛顿邮报的文章,美国反疫苗运动导致美国2%的适龄入学儿童非医学原因未接种疫苗,引起一个县麻疹疫情宣布进入紧急状态。麻疹在美国宣布绝迹15年后卷土重来,美国疾病控制中心97%疫苗有效性的权威结果,基本可以确定这是一个本可以通过疫苗避免的悲剧。
为什么反疫苗运动这么盛行,是因为疫苗会有3%的无效,也会有一定几率的副作用,严重者致残致死,当然,再低的概率还是存在的,在摊上的家庭身上都是滔天的灾难,一种被宣布消灭的疾病是否仍需要接种疫苗,这确实是个问题。而以反对权威的自由主义者,对国家疫苗强制计划说不,并引领这场挑战权威和疫苗利益集团勾结的运动就可以理解。而大众则是缺少专业思考的盲从者。当然,不仅是美国,目前中国也不乏为反疫苗揭竿而起,四处呼吁的人,因疫苗质量问题忧心忡忡的家长好像找到了旗帜和宣泄口,遗憾的是,这可能真是一个全社会难以接受的结果。
恰巧的是,傍晚看到徐卓老师在香港书店发的几本书,《反智社会》《专业已死》等,可以看到一种突破权威,突破桎梏的文化新浪潮,简单,容易理解,创新,突破成为口头禅,忽略了时间、努力、辛苦的价值,空手白刃挑战权威,勇气可嘉,突破思维惯势,发现蓝海,有可能,但机率真的并不高。
只所以有这个感慨,是因为正在读金融硕士,虽然MBA时已经读过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再读kelley郑琳教授的c521 依然是特别辛苦,尤其是还要通过英语去学习,感觉大脑的高速运转会造成缺氧的感觉,而这个刻苦而孤独的课程,与专业人士多年沉浸其中仍然有巨大的差距,跨越界限的艰辛深感无力,对专业人士随便指手画脚,真可谓班门弄斧。
世界仍然需要辛苦、努力、求索,不是简单的就能成为领域专家,随便指手画脚,而反智的行为,只能沦为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