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醒来,听到了外面有淅淅沥沥的声音,我以为是雨声,走出房间,看见了那让我一度以为是雨打树叶响出的声音,原来是风在吹打树叶。风极大,树叶也禁不住摇摇晃晃的,八月的天里竟在此时透出了一丝凉意。
顺手拿起手机,随意地点开了微博,毫不犹豫地看向了榜姐推出的话题。这次的话题很励志,和往常的话题一样,有一个特定的方向,紧接着话题的便是我心之所向的东西-那数万人的评论。
我很喜欢翻看下面的评论,因为那里总是有着各种各样的故事,各式各样的感悟,我时常将自己融入在其中,感受,品味,有时心血来潮了,也会评论几句。
只是,这次的话题我思考了很久也无法参与进来,因为,努力,我突然发现我离这个词不知不觉间已经很远了......
刚上大学时,我也曾想努力,有过很多很多的想法,比如竞选个小班委,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或者获得奖学金之类的。
只是随着大学的深入,放松的环境氛围让我的斗志一步步的消减,现在的我只有最简单的想法:获得毕业证。
那获得毕业证之后呢?我却从来都没有认真的想过。
思考过后,突然发现其实大学才是人生真正的起点,因为大学前的人生,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按部就班地走过来,我们知道上完初中该上高中、上完高中应该上大学,就像知道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然后我们来到了大学,进入了另一种我们需要自己选择的生活,然后越来越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这样别人做什么跟着做什么,这样大学也就完了。
努力过吗?似乎没什么地方值得努力,顶多只有考试前的一段时间,但那也只是不值一提的辛苦罢了。
要说努力,其实我也努力过,现在想想也只能算得上是看起来很努力而已。
是的,看起来。
无数次.....
我的面前放了很多书,书页却始终是最开始摆放的一页。
我拿了一本小说打算去看,身边的人正在讨论着胡歌的新剧新发型,我便立马参与进去。
好不容易能够早起上一节现代文学课,却因为没看过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便刷了一上午的微博。
一次次打算背四六级单词,每次都从abandon开始。
......
看起来,只是在别人看来我在学习而已。
考完试悲伤的和别人说,我什么不会,别人还不相信你,以为你是在谦虚,计算机二级没过,别人以为你只是抽的题太难了,老师上课提问同桌学过的知识,你偷偷告诉她答案,别人以为你在认真听课,其实你只是拿起手机百度.....
这样的努力在别人看来是成功的,只是,自己的答卷才是自己真实的成绩单,是不需要任何借口的成绩单。
曾经的我也有过一份这样成绩单。
那是我高三的时候,考出的无数次成绩证明我的成绩在全市只能算得上是中上游,这样的成绩在河南这种考生众多的省份,只能上二本,但那时的我却有着一个很美好的樱花梦,那就是考入武汉大学。
只是这个梦还没来得及绽放,就很轻松地破碎了。
某一天中午,我忘记了因为什么事,老班把我叫出去,说了一大堆话,最后以极其吝啬的口吻说出了那句我至今难以忘怀的话:以你的成绩只能上二本!
只能上二本!这对于正在追梦路上奔跑的我来说是一个打击,哪怕说的很真实,但谁愿意别人以这种方式来否认自己的成果,宣判自己的结局?
我记得当时我是哭着回到教室的,班里的很多同学都安慰我说,老班其实是在刺激我、激发我更上一层楼,为他找着各种各样的借口。
但我心里清楚知道,其实不是,因为老班从来都不是这样的人,他只是很真实的否认我罢了。
哭够了,便也接受了,坚强了。我在心里对自己说:你不是说我只能考上二本吗?那我就考上一本给你看看。我要证明你说的完全是错的,你是什么?你有什么资格决定别人的人生!
我不知道自己为这句话到底值不值得,我只知道他彻底激发了我的倔强。
那一段时间,我每天都是第一个到教室,早饭的时候把午饭直接买了,上课困了就站着,下课背单词语段,不会的题一点点搞清楚,从别人手中接管了教室门钥匙,晚上最后一个离去,回到宿舍钻在被窝看书.....
就这样高考来了,虽然,我并没有考上武汉大学,但我确实是上了一本,狠狠地为自己反驳了一把。
我至今记得当时的那种感觉,那一种任何东西都无法代替的真实感和满足感。
只是,现在的自己却再也没有体会到了。
我看评论中有人说,因为穷,有人为了自己的爱豆,有人和曾经的我一样为了证明自己,也有人为了父母....每个人努力的原因不同,但我想都与当前自己的状态息息相关,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那我呢?我要为什么努力?
我思考着这个问题,看着已经写了五千字的小说,心中已经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