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7(之一)
如果把人生以每十年划作一段的话,送别2017年的最后一天,我进入了人生第三段末尾。
2017年,我比过往的任何时候更强烈地感到时间的无情。它悄无声息、不知疲倦地从你我的身旁溜走,无论你珍惜它还是挥霍它、你在哭还是在笑,惶恐不安涌上我的心头,无限的感慨后,我重新审视我现在的生活。日子总是在漫不经心、繁琐小事中过了一天又一天,而我心中的那些小小梦想仍只是处于想的阶段,2017年的第7个月,我痛下决心要把每一个梦想变为货真价实的存在。
读书
最初识得书对我实实在在有用是在刚入社会时,现在翻开二十年前的摘抄,仍能想起那些文字在孤立无助的日子给予我的神奇力量。当时读的是青年文摘、读者之类的刊物及名著,喜欢前者的小清新,至于名著,仅仅是虚荣心在作怪,当时涉世未深,实在是洞察不了书里的人性及其他;人生进入第三段,读的是毕淑敏、刘塘之类的生活情感书,因为我多了了人妻、人母的身份,从书里我找到了共鸣;现在的我读的更多的是历史、人物传记,透过历史更明白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这是读这些书的收获。
无论哪个时期的读书,我都是无计划地、无思考地读,看到哪本算哪本,哪天有空哪天看,看完随手一丢便完事大吉。意识到这些问题后,我便开始梳理、规划,作出以下“部署”:
一、明确读书主题。如:2017年7月,我的读书主题是民国这段历史,我在网络找各种关于民国的书,最终我根据简介及网评选了4本来读。至现在,我读了关于民国、秦、春秋三个历史的15本书。
二、划笔记并写所思。因为我是碎片时间阅读,因些经常是某次我读了10页,又一次我读了30页,每次退出读书界面时,我都会写下我对这段的所思,多则一段,少则两个字,总之一定要留下思考的痕迹。
三、将所思用于工作、生活。读过的书,都或多或少的对我们有实际的指导意义,或许是改变了我们对生活的态度,或许是重新认识了自我,让所读在思考的基础上再次升华,让所思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