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领域有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资源配置。指的是——
“在一定的范围内,社会对其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在其不同用途之间分配”。资源配置的实质就是社会总劳动时间在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资源配置合理与否,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成败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资源得到相对合理的配置,经济效益就显著提高,经济就能充满活力;否则,经济效益就明显低下,经济发展就会受到阻碍。(百度百科)
笔者数年前无意间在一份政府报告里面接触到“资源配置”这个概念,逐渐细细品味,越来越感觉精妙无穷,因为它可以应用的领域太广泛了!比如说一碗可口的牛肉面,就是厨师对与火候、食材、调味料等资源的有效配置;一部iPhone,就是苹果公司对于电子元件和软件程序的有效配置,往广义了说,甚至是对一堆金属、塑料、玻璃等材料的合理组装;国产厂商也进行了类似的配置,但不够合理,因此料用了,效果却不好。
这个概念最重要的应用,就是可以引申到人的身上。在人的一生中,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这就对应经济学领域“资源的有效性”,但人对于财富、地位、名利等成功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因此只要人生苦短,这对矛盾就永恒存在。而人的一生最重要的资源是什么呢?如果最基础资源的话,可以说是人的身体;但最高层资源,可以说是注意力了。著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在对当今经济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时指出:“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这种观点被IT业和管理界形象地描述为“注意力经济”。
为什么对于个人来讲,最需要重视配置的不是精力、财力、物力等经济学领域的“资源”,而是“注意力”呢?因为人的注意力决定了你在吃饱穿暖之后做什么事情,决定了你的理想信仰和奋斗方向。
对于在生存线下的人,根据马斯洛人性需求理论,自然追求的是食物、住所、安全感、生存和延续,注意力也随之分配在上述这些方面;而对于已经实现小康,具备一定经济基础和物质实力的小康和中产阶层,他们的注意力开始就发散为很多不同方向了。
有的人“饱暖思淫欲”。这也无可厚非,毕竟这都是动物界的基本欲望,是百万年来基因继承来的天性。但如果将注意力过分聚集在这个方面,就只能在风花雪月、灯红酒绿中了完余生了。
有的人“玩物丧志”。从古代的骑马打猎、斗蟋蟀养花鸟、下棋投壶,到现在的刷剧、打游戏,娱乐的方法层出不穷。但古人的玩法大多还怡情益智,现代的很多娱乐方式纯满足人的感官刺激和虚拟世界中的虚荣成就。这个领域也有“玩”得好的,比如乔布斯、罗永浩等人对于手机等电子产品极致的爱好和偏执地打磨,成就了Apple、Smartisan等精致的产品。人有兴趣爱好是好事,但这得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要么将兴趣与工作结合,要么就合理的分配好在工作与业余爱好之间的注意力比例。
有的人是金钱至上。忙碌一生除了养家糊口就是拼命赚钱。这类对于金钱的追求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要么还处于小康生活线下;要么是已经吃穿不愁了,但还是追求名车豪宅、奢侈消费,攀比虚荣。前者无可厚非,毕竟人首先得填饱肚子;后者就改好好反省下了。但两分法不是绝对的,解放前的革命人士把头颅别在腰上,吃草根啃树皮,也完成了保家卫国的丰功伟绩。所以以对物质的过分追求为理由,放松对理想的追逐,就成了“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斗上的懒惰”了。
很多人信仰宗教。比如古埃及人相信永生,基督教相信“上帝创世界”,佛教相信“佛祖保佑”,于是一代又一代人不惜花重金、不计人力、物力、财力成本,疯狂建造金字塔、教堂、寺庙、雕像等来祈祷。信教者选择将他们的注意力放在这些层面,这在他们得到内心宁静的同时,也就决定了人类社会自然、经济等领域的资源分配方向。
人的注意力分配的方向不胜枚举……
注意力对于人发展方向和成功层次太重要了。经济学领域的“眼球经济”,就是依靠吸引公众注意力获取经济收益的一种经济活动,在现代强大的媒体社会的推波助澜之下,眼球经济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都要活跃。电视需要眼球,只有收视率才能保证电视台的经济利益;杂志需要眼球,只有发行量才是杂志社的 经济命根;网站更需要眼球,只有点击率才是网站价值的集中体现(MBA智库百科)……物欲横流、资讯爆炸、霓虹广告都在竞相吸引着你的眼球,你会把目光注视向哪里?
如果说体力、时间是人的基础资源;那么注意力就是人的高端资源,而且是中最稀缺的一种。注意力配置是个人发展成功的关键因素。不管是现在火热的职业规划,还是颇具争议的时间管理,都是关于如何配置个人注意力的学问。在科技和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希望你能注意到:
你的注意力十分重要,请珍惜并合理配置你的注意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