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刷到一段话:“不要烂在家里
人必须出门,必须社交,必须去体验不同的事物,见各种各样的人,脑子才会思考,才能感觉到自己是在活着。
不管出门干啥,哪怕是去咖啡厅里坐着。长期宅家的后果就是失去灵性,变成彻头彻尾的呆子。
我们都应该出去走走,没有目的地也没关系哪怕是走出去呼吸一口新鲜空气,看一场每天都有,却又每天不同的日出日落,运气好的话你还会收获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遇见一些很棒的人。 ”
确实是这样,人如果每天囿于这三寸之地,你的思维和见识也仅限于这三寸之地的。我好像忘记了要出去走走,每天开车上班,开车下班,然后只有短短的十几分钟的路程,然后便是固守着班上那一点从办公室到车间的距离,就这样一天又一天,然后就快退休了呢。
这弹丸之地,不但桎梏了我的思想,还困住了我的躯体,一晃二十多年的青春就抛洒在了这一片热土。说后悔吗?其实我也不后悔这些年这样渡过的,因为这样的安稳的日子不是任何地方都能提供的。这些年没大富大贵,但也温饱无忧了。
去不一样的地方,看不一样的风土人情,经历不一样的人间烟火。前些天我们去西双版纳时,留在我印象里最深刻的就是去少数民族村寨。那里虽然已经不是原来的村寨模样,现在已经掺杂了太多现代化的东西,但是那古老村寨的气息还在,还有那么一些古老的建筑还在。更有那么多长寿的老人依然健在。
我们去的那个少数民族家庭,是村子里26个对外接待的优秀的女人中的一位,她说她们都是有资格将来参选妇女主任的人选。而且她们这边对钱的欲望很低,而且家家户户都不存钱,她们都根据所需购买东西,剩余的钱都滚进了他们村里集体的公户。在他们那里,孩子们都在村子里疯玩,也不会被偷,而且也不用去管束她们,该吃饭的时候可以随便在哪里吃饭。
当人对物质欲望都不大的时候,精神的需求就很容易满足,也就少了很多的烦恼。她们不攀比穿着,她们唯一攀比的是谁家的老人长寿,就这样一种根深蒂固的习俗一代代的延续了下来。
他们那里的老人很多都是超百岁的,自然的环境,以及无欲无求的品行,还有良好的心情……都让他们心无旁骛的生存着。他们推崇厚养薄葬,对老人们活着时孝顺,等他们寿终正寝的时候一把火就烧了,什么也不留下。平时也不用祭拜。他们只在他们的春节全村里有个共同的祭拜仪式,其他时候人死了也就死了。
去了一趟外地,感受到了不一样的习俗,觉得真的是百闻不如一见。读万卷书,真的不如行万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