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就不写日记,我就写我的姐姐吧,不知道些什么,但是可能要问了为什么要写这个话题,我也是不知道的,兴致一来拦不住。还有的原因就是为了在简书上发表,看看过去写的东西好像不够新颖,增添新鲜血液也是好的。
谈起我的姐姐,她是受过苦的,1988年生人,在经济贫困,物质匮乏的年代出生,听父母提及,那时没有时间去管她,忙着挣钱,当时不挣钱只能挨饿,可是挣的那点钱也只是够养家糊口,父亲给我说得心酸。待她长到一岁左右,刚刚学会走路,就托给爷爷奶奶照料,父母则远赴外地,几个月才回家一次,每次回家也就几天时间,看看她长高了,会说话了。要走之前跟爷爷奶奶讲讲话,每谈起她,母亲眼眶也跟着红了起来,父亲则坐在母亲旁边沉闷的抽着烟,一言不发。最后要上车了母亲塞给爷爷奶奶一些钱,说着给她买衣服,买吃的。可是这些钱远远超出了一个一两岁小孩的开支。这时的她毫不知情,在小小的摇篮里睡着了。
随着生意越来越不好做,工厂的老板拖欠员工工资,好多背井离乡的年轻人终于返家,能够好好陪陪自己的家人。那时的父母也回了家,这时的她已经在读小学一年纪了,会动笔写字。听姐姐给我提起,小时侯的她夏天总是喜欢穿着一件黄色的花褶裙,因为这是去年跟着父母去逛街时在服饰店外面的衣橱里看见的,当时她很喜欢,眼睛直盯盯的看,又不好意思说自己想要。只好跟随着父母的脚步,可是当晚上洗澡出来,发现那条裙子整齐的摆放在书桌上,在明黄灯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的耀眼,她开心极了。父母看着她笑着自己也跟着笑着。她想穿上裙子给父母看看,可是今晚是他们出发的日子,还没来得及拉上拉链,就听见汽车“嘀嘀”的按着喇叭。一出来就只能看见汽车渐渐消失的背影。连一声再见也没说。她失落极了,眼眶红着,滚大的泪珠簌簌的流下。所以每到穿裙子的季节就会穿着它,不管是摔倒破了洞,还是因经常洗涤而脱色,显然变成了一条白裙子,她依然穿着。弥补着父母未来得及看一眼的遗憾。儿时的她就很倔强。
爷爷曾经养活一大家子的活计就是打渔,父亲也继承了这个技业。小时候的父亲放学回家也时不时的跟着爷爷去打渔,现在再接手也是比较容易的事。而母亲呢,在父亲学习的这段时间里,就和她待在家,每天煮煮饭,做做家务,到父亲学会以后就带着母亲一起出河打渔。这时她大多时候都是一个人在家,每天早上一睁眼就发现他们早早出去了,自己爬起床穿衣服,热昨天晚上的剩饭吃,吃完走路去上学,那个时候走的是泥巴路,不下雨还好,如果下雨,就是满地稀泥,很是难走,所以那时的学生都是叫苦连天,可是总挨不过要去上学,于是穿着大人的筒靴上路。从家走到学校要走差不多一个多小时,放学回家已是傍晚,把作业写完,自己生火,站在板凳上在土灶上炒菜做饭,有时会被亲戚或者隔壁邻居叫到自家屋里吃饭,但也只是很少。吃晚饭还要喂猪,当时她还养了几头猪,提前把猪食切好,掺和着糠,搅匀烧火煮着,待它咕噜噜冒泡就可以了,在锅中放凉。然后用挖瓢舀在大桶里,提到猪圈的食闸旁一勺一勺的舀出来,猪吃得咯乐乐的。差不多喂完猪食,打扫完都是晚上八、九点钟了,洗漱完上床睡觉,夏天伴着知了“吱呀吱呀”的鸣叫,冬天伴着呼呼的寒冷的晚风入睡。这时的她有十几岁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