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听萌薇老师的公开课。有一点特别打动我。她把一个简单的“搜集金句”可以发散思维扩散到很多领域:写作、演讲、手写金句分享-作为吸粉的方法。你会发现,优秀的人越来越优秀。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将这种“贫者越贫、富者越富”优秀者越来越优秀的现象称为“马太效应”,它揭示了这个世界中真实而残酷的一面。这个理论看起来让人十分沮丧,那么作为社会中的相对弱者是否就永无翻身之日了?
我看未必。一个人的成长更多的时候取决于你内在渴望达成愿望目标的程度。我非常欣赏的萌薇老师就是这样一步步从普通人成为手账达人、出书、成立自己的公司。我是一步步看着她从无到有,到现在的优秀。
今天看《活着》这本书。作者余华是中国在国际上最出名的作家,他被誉为中国的查尔斯·狄更斯。余华以他的批判题材出名,在写作上很有洞察力和吸引力。很多人看《活着》,可能看到的是主角富贵丧失亲人,如何艰难的活着,或幸福、或知足、或坚强、或乐观。我在《活着》中。我看到了如何让一个人越来越优秀。下面就从时刻寻找灵感、不要活在别人的嘴里、人生要有更多的经历,这三点来阐述余华老师如何越来越优秀。
一.时刻寻找灵感。
余华说:“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和揭露,它应该向人民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的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与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来看待世界。正是在这种心境,他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老黑奴经历一生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他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这首歌深深的打动了他,他决定写下这样的小说,就是《活着》。
历史上因为时刻观察生活获得灵感,时刻留心意外而成功的案例太多。如:牛顿因苹果落地、雨滴降落而发现行星沿着轨道围绕太阳运行都是重力作用的结果。从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到比萨大教堂做礼拜 悬挂在教堂半空的一盏吊灯被门洞里刮来的风吹得来回摆动。他发现每次自己的脉搏测试摆动的时间都相同。因此发明了时钟;鲁班因为细齿野草受伤而发明了据等等。
华罗庚说: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 这句话道出了获得灵感的三要素:爱读书,爱思考,肯坚持。正如哪个人说过:我的灵感笔记本中大概只有1%会真正演化成小说,所有的思考与自我问答,都是为了这1%的相遇。如余华,因为一首歌创造一部伟大的作品;如萌薇因为一个金句创作了很多使用方法,只要用心体悟、观察,灵感无处不在。
二、不要活在别人的嘴里-为自己而活。
萌薇老师在她生宝宝以前所有人都不看好她,鄙视她学历高,无用武之地。做手账,都是没有用东西。包括她的家人。她用身体力行的结果证明了内心的选择的正确。
我曾经也是个普通的白领。老东家被阿里收购了以后,我被阿里录取有机会去杭州工作。经过慎重考虑,我放弃了。31岁的我不想再过以前的日子,我想换一种方式。我选择创业,所有的人都不看好我,包括我的父母。先生事后对我说:我就想着,你就当玩玩吧,去经历一下。没想到你做的很好。是的。如果我听信任何一个人的建议,我都无法前进。我对自己说:我不要活在别人的嘴里,别人说什么和我无关,我只要做好自己。有一天我老的时候,这件事没做,我后悔吗?如果是,那就坚持。没人可以阻挡我前进的步伐。只有我自己。有时候人执着、一根筋未必是坏事。
如余华老师在他的麦田新版自序中说道:“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我想这可能是我20多年写作给予我的最大酬谢。”
三、要创造更多的经历
一部很棒的作品,作者一定博学多才、涉猎广泛。如《活着》里展现的历史、政治、文化、风俗习惯、俚语、诗歌等等。通过作品,可以看到余华老师的丰富的知识结构、强大的文化底蕴,尤其对国外文学作品的涉猎可见一斑。没有足够的阅读经历、生活经历不可能有如此深厚的体悟。
父亲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所以从小到大,对我们的教育方式就是放养。从小我们是被夸着长大的。他总是夸我们学习好,总说我们学习自律,学习没让他和妈妈操过心,夸我们爱劳动等等。所以我不得不努力学习,要不然都对不起他的赞美。这也让我拥有了强大的自信,以至于到社会后,有些傲气、有些傻气,但是正因为我的这些傻气帮我成就了许多在我看来很重要的事。
经历是最好的老师。
网络上有句话很流行:为什么我读了那么多书,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我觉得是经历,我们一生都在寻找自己。而经历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你还没找到,说明还没有哪个经历触动你的那个点-那个让你醒悟的点。萌薇老师的点是要做榜样妈妈,余华老师的点是苦难中的高尚,我的点是无悔于这一生。你要找到你的点。你的人生才会更加圆满。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活着》的主角富贵说过:“笨鸟先飞,我是笨鸟多飞。”我相信细水长流的力量。优秀是种习惯,更是一个过程。只要我们时刻寻找灵感、坚持自己热爱的,不要活在别人嘴里、认真体验、创造经历,梦想还会遥远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