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1
以下内容多数摘录于原文:
读到这本书,是一种缘分,也是我对于经营好亲密关系觉醒的开始!
诚如作者克里斯多福先生、译者张德芬女士言,亲密关系是一个人修行的道场,在这个道场中,我们通过出发寻找真爱从来踏上追寻自我的旅程。帮助我们更加认识自己,进而疗愈创伤,最终找回真正的自己。这个旅程让我们逐渐醒悟,明白这么几个道理:一:世界上不可能有人能满足你所有的需求,填补你从小以来的匮乏。二:真正的爱是无条件的,完全无任何情境和情势无关,无法从他人那儿获取,也非由他人的行为而触发,而是因为你就是你!三:伴侣在我们生命中扮演了三种角色。一面镜子,让我们看见引发我们关注的不舒服感。一名老师,在我们探寻真实自我的时候,激励与启发我们。一名“玩伴”,开启并陪伴我们一段生命的旅程。
引言:寻找真挚永恒的亲密关系,其实就是寻找自我。
尽管不断失败,人们还是花费大量精力去寻觅伴侣,不断寻找、失去或离开某个人,反复循环,至死方休。看似单纯的寻找和留住那个“特定的人”的过程背后,其实有着不认人知的目的——慰藉与陪伴、各种需求被满足。当需求不被满足时,或者说我们相信对方有令我们快乐的钥匙却胆敢不给我们时,起初美好的事物就会变得丑陋——无休止的争吵、指责、批评。
我们真正寻找的伴侣是能鼓励我们超越自我的伴侣。我们追寻的是能激发人生的意义和方向,并在我们受到考验时,给予我们帮助的人际关系。综上——我们寻找的伴侣其实就是更好的自己。
自我感受:
一、回想自己为数不多的几次恋爱经历,短到两三个月,长达三年之久,无不以分手收场。过去以及在读到这本书之前,我一直在思考“我要找一个什么样的伴侣”,Ta必须符合哪些标准,拥有哪些特质。现在看来,我过于苛刻,竟然要求对方拥有我没有的东西,从而期待对方能满足我的期待和需求。因此,在对方本可以满足却不愿做出满足我的事情时,这段关系便走向分崩离析。
回想一下,你有这样的恋爱经历吗?我们所谓的择偶标准是不是在找一个满足自己需求的人呢?
二、不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便不会有失望。经历了、见证了无数亲密关系的戛然而止,我发出这句感叹,并且将它作为常用语安慰正在处于失恋痛苦中的朋友。我曾以为这是标榜个性和独立的宣言,告诉为爱情折腾得死去活来的男男女女:不谈恋爱,啥事儿没有。
时至今日,我错了。一段亲密关系可以因为不合适、看走眼等等原因结束,可我们无时无刻不处于亲密关系中,跟家人、上司、朋友……逃避不是办法。这个人不是我们要找的“特定的人”,没关系,我们再去寻找下一个,然而,始终没有意识到:如果我们要找一个满足自己所有需求的人,这个人只能是自己。范冰冰说过一句话:我不需要嫁入豪门,我本身就是豪门。看~自己拥有的东西,不必向别人索取。
三、意识到亲密关系只是一场修行后,我学会时刻检视自己。百因必有果,而万事万物必有它的源头。在任何的争端背后,都有人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每个人对于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做法却大不一样。而我,慢慢调整自己,不去抱怨、指责、批评……而是思考我的什么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满身心致力于满足自己的需求。这般,我过得幸福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