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能力分为2个方面:产品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
产品专业能力,主要有3大块:复杂系统的产品设计能力,宏观的市场调研和产品规划能力,微观的产品创新能力。
一)复杂系统的产品设计能力
1)埋点数据分析平台:主要分为3大模块,如下
底部基础支撑:埋点数据上报规范定义和埋点SDK(iOS,Android和H5);
中间管理层:埋点元数据管理平台和埋点工具(提升埋点效率,检查错埋、漏埋等情况);
上层应用:可视化数据图表和数据分析工具;
2)智能视觉售货柜:主要分为3大模块,如下
用户端:小程序和售货柜端本地程序;
B端:PC管理后台和移动端工具助手;
人工智能:视觉模型训练和视觉商品管理;
以上2个产品,整体复杂度高,模块多,涉及技术面广,想要做好并不容易,2位直接产品负责人分别转岗和离职;由我接手负责后,和研发团队一起改造完善产品,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得到了产品上级和研发团队的认可。
二)宏观的市场调研和产品规划
1)市场调研:
调研日本自动售货机市场的发展历程,日本国情和文化,研究日本能够成为自动售货机第一大国的原因。提炼出5大关键营销因素:人均GDP(经济发展),人力成本(人口老龄化),房租成本(人口密度),国民素质(城镇人口占比)和可售卖商品种类。然后结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以及自动售货机市场的现状,总结出中国自动售货机行业的发展机遇和发展方向。
发展机遇:技术发展(移动支付和人工智能),人口老龄化,人口城镇化,人均GDP破1万美金。
发展方向:重点城市(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中部重镇),重点行业(饮品,食品,日用杂货),技术升级(人工智能),海外市场,饮料生产商(统一,农夫山泉等)在自动售货机上的投入。
2)产品规划:
根据“标准化的场景”+“政府统一的管理政策”来规划和设计标准化产品和解决方案。
垃圾分类-社区场景:政府在社区场景下主要采用“定时定点投放”的管理策略。因此我们推出“智能垃圾分类箱”和“智能垃圾分类站房”的标准化产品和解决方案。
垃圾分类-沿街商铺场景:政府在沿街商铺场景下主要采用“垃圾分类音乐线”的管理策略。因此我们推出“智能垃圾分类秤”的标准化产品和解决方案。
商务合作考量:
垃圾分类是面向政府的项目,和政府建立成熟稳定的商务关系是很关键的一步,同时也是很困难的。并且已经有很多传统厂商和政府合作了很久,彼此间合作很成熟了,我们作为新入局者很难进入。
因此可以考虑去和传统厂商合作,去化敌为友,凭借我们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技术优势为传统厂商赋能,帮助其实现数据化和智能化的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弥补我们自身在商务关系上的弱势。
三)微观的产品创新
场景1:根据投放垃圾的重量,向沿街商铺收取垃圾清运费。
常规的产品设计思路:参照水电煤的缴费规则,按照每月出账单来向居民收取费用。
每月账单制的缺陷:无法满足住户流动这一场景下的需求。例如假设每月10号是账单日,这时有1个租户在本月的2号入住,到本月10号时,这个租户并不是要缴纳整个账单的费用,而是只需要缴纳其在2号到10号间产生的费用。此时账单制的方式,就无法满足需求了。在这种情况下,线下的居民是通过抄水电表的度数来手动计算费用。
改进后的产品设计思路:即时缴费模式,在投放垃圾后,居民可以随时在线缴纳垃圾清运费;缴清费用后则将此时之前的垃圾投放记录做缴清处理,然后重新开始累计垃圾清运费。
场景2:埋点元数据管理随着时间的积累,元数据会越来越多:Home,Index,MyPage,BillPage等,少则上百个,多则上千个;以上元数据ID具体对应的App上哪个页面和哪个按钮呢?当数据量多了以后,这个问题就不好回答了。
解决方案:运用可视化埋点技术,在埋点的时候保存此元数据ID对应的页面截图或按钮截图,并记录下APP版本编号。
场景3:智能视觉售货柜
背景:商家想要在视觉售货柜售卖新商品时,需要进行专门的视觉采样和训练。当前市场上大部分的厂商都是让商家邮寄商品过来让专业的采样人员进行商品采样,费时费力,并且容易发生商品丢失,以及占用公司仓库位置。少部分公司做到了支持商家远程自助采样,但是仍然需要联系公司客服远程配合支持,没有做到完全系统化。
解决方案:为B端商家和公司算法同事设计了1套完整的、系统化的商品采样、采样审核、商品模型训练和视觉模型商品库管理的系统流程;将繁琐低效的商品采样训练工作流程化和标准化,提升了整体工作效率,同时支持商家人员进行商品采样,解放我方劳力。
综合能力,主要有3大块:快速的学习能力,执行力,总结和归纳。
学习能力:
做过多项岗位和多种类型的产品,都可以快速的上手工作,拿到很不错的结果。
执行力:
做事情很专注和投入,能够很好得进行跨部门和跨公司的沟通协调工作,和团队一起拿到结果,公司同事和外部客户都很认可和信任我。当初我想转岗产品的时候,公司里的3个产品部门都愿意接受我。
思考力:
逻辑和系统化思维:处理复杂系统设计就是证明。
归纳总结能力: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形成产品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