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兄弟姐妹中排中间,却是父亲最宠爱的孩子。性格豪爽,聪明伶俐,与父亲最像。
虽然是孩子多的家庭,好歹父亲的工作还不错,母亲也很勤劳,日子不算富裕,但从没有缺吃少穿过。
丈夫是初中同学,青梅竹马,一见钟情。一样的端正,一样的利索。在正当好的年龄相遇,在正当好的年龄开花结果。
那怕他贫穷的农村家庭,上要赡养年迈多病的公婆,还有年幼的弱弟需要帮扶。一个城市里出生的娇小姐,学会了下地干活。
插秧打谷,一把行家里手。在大女儿出生后,地里的产出依然填不满日益增长的家用,丈夫不得不投奔亲戚,到城市里打工。
一直到小叔子学成长大,女儿跨进小学的大门,她才能抬起头来,掸掸身上的泥尘。丈夫已多次来信催促,让她一起到城市里去淘金。
出发的那天,起得很早。她想趁着女儿还未醒,能悄悄的走掉。没想到她背起沉甸甸的行囊,才迈步,回头就看到了,女儿一双黑黝黝的大眼睛,扶在门框上张望。
出乎意料的镇定,不哭不闹。孩子的懂事让她心疼。走出那道山坳,在身后才传来压抑太久,撕心裂肺的哭喊。
她任由眼泪像涨潮的河水一样泛滥,滴滴答答落了她一身一脸。多少年后,她回忆起这副情景,还心绪难平。
为了未来会更好,她不得不忍痛暂时与女儿分开。从安徽农村到四川成都,她这一步跨得很大,也很难。
从开始的语言不通,在城市里无一片瓦,到能说地道的成都话,在本地买房买车,到生二女儿,她就像无所不能的战神,所向披靡。
在茶楼呆过,知道采茶制茶工艺,会泡茶品茶。一首《小兰花茶》,把个中滋味写得淋漓尽致。
炙热的水中欢快翻滚
是在庆祝与水的邂逅
还是水让你还原身形
身轻如兰,淡雅如菊
美得如恬静少女,
静静中释放纯粹。
又如碧潭飘雪,
洋洋洒洒中沉浮,
最终芷若杯底。
一缕香魂弥漫开来
唇齿交错间
醉于神韵,沁入心脾
芳香肆意时谁会知道
从杀青,到搓揉,然后烘烤
浓缩了精华,磨炼了心智
无不为再度生命怒放而做准备
冬日午后阳光明媚
手捧一杯幽兰花茶,细细品味
禅茶一叙间悟人生哲理
远离故土,也让她从此无所依傍。在怀二胎时,不幸患上支气管炎。因为怕吃药影响腹中孩子,硬挺挺的抗着。到生下二女儿时,支气管炎转化成了慢性哮踹。要长期服药。
为了照顾二女儿,她自己开了一家杂粮铺子。进货,下货,送货,一肩挑。文艺女青年又秒变成女汉子。
可她拥有钢铁般坚强的意志。一次不小心把手臂绊裂了,一个手打着石膏掉在脖子上,一个手拿着抹布整理货架。从没有说一声疼叫一声累。
为了大女儿高考时能拥有当地户口,果断决定在成都买房。在工作之余,跑建材联系装修。像燕子衔泥一样,弄好在成都的第一个自己的家。
也只有重读她的诗《月夜静思》,才能去更好了解她当初的执着和坚韧。
白雾凝霜,苍白寒月
谁在月下静候千年
入夜凝眸,任思绪飞翔
穿梭在黑暗中捕捉曾经甘苦经由,
听一首音乐,怀恋一段过往
少了一些年少轻 狂
多了一些时光流逝的感伤
沿途即使悬崖峭壁
也未曾改变执念
荆棘里伤痕累累,
却刻下历史的见证
心底的梅花烙
在岁月磨恒中更加鲜红
由梦延伸
苍翠间即使是石缝中生存
执着的信念支撑攀岩而上
风景依然是那边独好
我想破茧成蝶
遨游于碧海蓝天
与红尘中追寻你的身影
远离家乡,给孩子们更广阔的生存空间,一直是这些年她奋斗的理由。但最疼爱她的父亲却在老家悄然离去,因心血管疾病发病的迅速,也因路途的遥远,她终没有赶上见最后一面。
为了不给自己留遗憾,她把年迈的母亲接到成都,陪伴她鼓励她,让母亲走出老年丧偶的阴影。那时经济还不是很好的她,舍得给母亲量衣定制八百多元一件的毛呢大衣。只为让老母亲重拾生活的希望和信心。
一对女儿继承了她的聪明伶俐和优雅气质,学业和工作不用操心,丈夫没有不良嗜好,性格温和,对她爱念不减。母亲也被哥哥接走。她迎来了生命的春天。
我们是2016年一起写诗的,一起投《遇见散文诗歌》公众号。这是她写的《栀子花开》
五月特定的季节,你踏风而来,
惊喜与你不期而遇。
似白雪皑皑,洁净无痕
翡翠白玉相间,郁郁葱葱,
层层叠叠不畏世人观摩,
以登峰造极之势怒放
独自揽尽爱恋
以我从洁中来,不带半点尘埃,悠然自得,傲立枝头
阳光雨露中尽相开放
微风细雨中含笑吐芬芳
浓烈香味肆意挥发
花香袭人,不舍离去。
儿时封存的记忆亲切而熟悉
每每左顾右盼偷偷摘下一朵,
放至融入水的花瓶,
放在书桌或写字台上
闻其香味,静气凝神
凝眸静思,唯美静怡
我们在浊世里用文字为薪,相互取暖。我们以为的现世安稳,却被一种猝不及防的意外击碎。
2016年8月22日,成都天气狂热,骄阳似火。中午她忙完工作,在一个小饭馆就餐时,人一下子梭到了地下,饭店老板拿过还在使用中的手机给她丈夫打了电话,火速送到医院。
在西南最权威的华西医院,最好的医生给她做了脑溢血开颅手术。在重症监护室里,她迟迟不能醒来。她的大女儿就像当年一样,看着母亲一步一步的要离她而去,镇定的站在医院的走廊上,给她六神无主的妹妹和心急如焚的父亲打气。
十一天后,她恢复意志,医生都说是奇迹。遭此重创,她要像婴幼儿一样重新学走路,去找左右脚、左右手的协调感。
她的身体就像是带上了一副枷锁,留下灵魂在那里无助彷徨。可无论什么时候去看她,从不见她有病态、疲态、怨气。她的精神永远是抖擞的。
两年了,二女儿参加高考,取得好成绩,被心仪的学校录取。她如释重负,电话里,那份高兴,那份骄傲,毫不隐藏。
都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是我希望看到的她的结局。不料,她到哥哥家看望老母亲,却突发心肌梗塞,弃世而去。
她是想到为了照顾她,丈夫已经辞职在家两年,小女儿读大学需要高昂的学费了吧。她可以安慰母亲的丧偶之伤,谁来安慰母亲老来失去女儿,白发人送黑发人的锥心刺骨之痛呢。
她离世,我心里除了痛失知己的悲伤外,内心深处有了深深的紧迫感。生命不知待到何时何地就会眼睁睁的飘散,我们无力挣脱自然的规律和安排。就像一粒雪花,从九天之外落下,终会融化成水,坠入大地的怀抱。
唯愿落下的水滴,能滋润花草树木,能在大自然的更替中循环往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