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曾经我觉得读书没什么用。
即使是开始写作了,我也没觉得不读书会是障碍。
一直没怎么看过书,不也写了50万字了吗?
直到有一天,发现自己这种平凡的生活,真的没有什么素材可以写了。随后,就陷入了无尽的焦虑和痛苦中,也曾一度时间有过放弃写作的想法。
-2-
幸好,每天早上跟着老师听课,实在想不到素材,还可以回顾课程内容。今天的课程打通了读书和写作之间的隔阂,来看看自己到底少了什么。
读书和写作之间的那座桥叫做实践。
做了,桥就通了。没有做,读书和写作就被硬生生地分隔两地。
-3-
为了在写作的路上越走越宽,我们需要怎样读书呢?
有目的地读书,带着问题去读书:“我到底需要什么知识?”
读的过程中,紧盯自己的目标,快速拿下。
不带问题的阅读,往往导致读完之后不知所云,或者毫无印象。有些时候,产生的效果就和看电视和打游戏一样,丝毫没有益处或者收获。
-4-
作为写作者,读书的过程中是不是需要更多其他的触角?我们可以学习的地方是不是能够更多一点?
写作看似一个比较抽象的技能,但如果对技能进行细分,也是可以找出框架和组成部分的。
比如说,发现自己写作的过程中不知道怎么处理好对话。自己写对话的时候总是出现小学生作文的那种“他说…”“我说…”,那就可以学一下别人是怎么处理对话描写的。无戒老师推荐了《罗密欧与朱丽叶》这本书。
又比如说,写情节的时候,总觉得自己处理不好,不知道怎么呈现人物形象,不知道怎么描写语言等。无戒老师推荐了安妮宝贝的作品。安妮宝贝在描写情景的时候,无论是喝咖啡,还是看书,总能生动地出现人物的神态、眼神等立体的画面,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5-
在刻画人物的方面,我们也可以通过针对性地模仿,尝试一下对主人公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等多维度的描写,以此开始人物形象的刻画。
鲁迅先生刻画的祥林嫂、闰土和孔乙己等,都是深入人心的角色,可见刻画人物的神奇之处。
对于很多作品,我们除了各个分支的学习,也可以学习对作品的大纲、人物关系进行解析,从而借鉴到自己的作品中。
老师推荐了好多经典巨著《红楼梦》《白鹿原》《平凡的世界》《契科夫短篇集》等,立马将这些都放到自己的待读清单里。
-6-
除了文学巨著,对于渴望变现和迅速提升文字功底的伙伴来说,更为有用的学习素材是自媒体爆文。
尝试将文章的结构,故事的呈现形式、金句等进行分析,然后套用到自己的文章中,效果会非常明显。
如果不清楚怎样写小说的开头、小说的过渡、小说的结尾,无戒老师的训练营里都有对应的课程内容。
如果没有报训练营,您也可以通过百度来搜索相应的书本和文章,随后分析,怎样写的效果比较好,应用起来就能见到效果。
光读书光学理论,写作这条道走不通;光是写不读书,写作也是不持久的。那就两手都抓起来吧,相得益彰,功效更佳。
-7-
讲了那么多我们可以学的知识,那如何应用和实践呢?
无戒老师分享了对她影响很大的书本和几个知识点,我觉得对我也特别有用。
在读《成为作家》这本书中,老师记得特别深的是这几点:
1. 每天一起床就写,什么都不想,只管写。写作,一天都不要间断。
2. 每天比前一天多写100字就是成功。
于是,老师开始应用在自己的写作上。
从原先每天只能写800-900字,现在能一股劲写到5000-10000字。
由于日更和持续的努力,现在的老师是简书签约作者;早已写了百万的文字,出了好几本电子书;现在则开创了0差评的千人训练营,每天早上7:00增加授课…..
-8-
在读《金蔷薇》这本书里,老师发现了另一个好方法:
建立自己的句子库和词库。
这个方法正好也解决了我的问题。
之前写作时就发现自己词汇特别有限,语言表达非常贫乏。遇上给文章提炼中心或者升华的时候,我总是找不到金句,自己那贫乏的句子连自己都看不顺眼,更别说什么感召力了。
接下来一定要好好整理自己的金句库。随后在文章中用上金句。
-9-
在读《快速阅读》这本书中,老师提到书中的9种方法帮助她提高了阅读速读。同时,也特意提醒我们,快速阅读的方法有其适用范围,最适合读那些干货工具类书籍,或者是考试类书本。
但如果是看小说的话,有些书本就适合精读4-5遍,也就未必适用快速阅读方法。
对于现在特别流行的听书稿这些信息,老师的观点也特别有借鉴意义。
太多人迷信听书稿,甚至有些人觉得听了听书稿就没有必要看原著了。这都是错误的认知。现在的书稿主要是考虑市场需求,讲的都是大概内容,而且有些是写作者的个人见解,却未必准确。由此,听书稿用来提前了解兴趣,激发我们读原著的兴趣还是可取的。
但千万别用书稿来取代自己的阅读,要不然就可能陷入以偏概全的陷阱,更可怕的是放弃的自己主动思考。
-10-
那在看小说的过程中,我们如何向作家学习?
其实最重要的就是了解这个作家有什么特色,然后学习TA的特色并尝试应用就好。
比如说王小波写的《黄金三部曲》,读完之后,你才能体会到他那种描写人物的荒诞方式。
余华的作品畅销34个国家,其中《活着》是他的经典之作。除了作品呈现的社会现实,最为突出的则是他用第三人称那冷静笔调所呈现的人物经历。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悲催人生的巨大冲击,巨大的冲击与冷静的笔调产生极大的反差。
《包法利夫人》被誉为细节描写最优秀的作品。老师记得特别清晰的一个场景是描写爱玛的孤独的。作品没有直接描写她如何孤单落寞,而是通过她在阳台上看广场的情景,通过广场的人群熙攘来对比,衬托出她的孤寂。
鲁迅先生用讽刺手法描写人物;
安妮宝贝那脱俗的文艺小资范;
韩寒的尖锐和直指矛盾…..
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特色,关键是我们知道了,有没有真的学到呢?
唯一能验证的方式,也就只能通过实践了。
通过今天的课程回顾,你找到读书和写作之间的桥梁了吗?
那就勇敢地跨过去吧,更好的写作路开始了。
客官记得点个赞,你会更好看哦!
无戒365极限挑战日更营第1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