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在吉林省前郭县乌兰傲都乡蒙古族中心小学任职小学四年级英语教师。乌兰傲都乡被当地人称作“小西藏”,偏远,贫瘠,落后是这里的代名词。即便这样,我们的教学环境和县里的许多小学相比并不差,如今正在筹备建设录播教室。这与我们校长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是分不开的。
我在课上最常使用的事是希沃白板,PPT,之前还用过巨龙。我发现孩子们对于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课程的热情比较高,掌握程度也比我想象中好些,但是有一点,就是时间比较紧,班级四十多名学生无法兼顾。
第一节课是王子老师的课,王子老师的课非常精彩,让我这个门外汉对小程序有了更多的认识。老师介绍的天元督导和找模板这两款小程序真的是惊到我了:没想到校园常规检查可以如此简单!没想到不花钱就可以使用中意的模板!这节课真的是让我受益匪浅,原来对于教育信息化只是停留在理论认识上,由于学识水平有限,实际操作时就觉得特别麻烦,而且并不能打成我的预期效果。
第二周,我认识了唐校长,唐校长的课我才明白,信息技术虽说是一种手段并不能成为教学主体,但是手段使用的好了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现在除了对各种软件应用的不熟练外,教学思路也比较狭隘,加上对学生的心理了解并不深入,使得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并不太高,成绩自然也不够看。有了这样的认识,唐校长也为我今后的执教道路指明了方向。
第三周我又与梁校长面对面,听梁校长的课,我的感触最多,也认真去按照梁校长的作业要求去完成作业,但是劳动成果却……在没有听梁校长讲课之前,我一直觉得我很会做ppt,学校的老师也愿意将他们的成品给我,让我提些建议。也有过几次参加课件比赛但名次并不理想的经历,我也一直是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样的借口来安慰自己……听了第三节课,我才发现我所谓的理论与经验着实可笑,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是我一厢情愿,技不如人罢了。听完这节课,我有了很多想法:
1.正视ppt的教学作用。基于教学的ppt是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的,如果不能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享受、不能促进学生学习,那么再精美的课件也不能体现其价值。对于小学生来说,孩子们自学能力差,逻辑思维能力低,比较容易接受直观的、与之生活相近的知识点,因此我认为,小学教师制作的ppt主要有两个作用:一个是引导,一个是联系。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并不难体现,有时候教师的主导性反而有些薄弱,所以知识的讲解、分析、运用还是要由老师来完成。ppt的引导、联系功能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配合好才能焕发教学的光彩。
2.熟练操作ppt,化“简”为“繁”。我们总是惊叹于某位教师课件做得多好、功能多全、内容多丰富,但实际上我们研究了课件的源文件就会发现,其实老师用的都是很基础的操作,平时我们也会用到,但是可能使用的不合理,或者过于死板,就让我们制作的课件看起来很不协调。上学时老师也教过我一些如配色原则,字画比例等基础的理论知识,如何正确的运用这些简单的理论知识、常用的ppt软件功能做出“高大上”的课件才是我亟待解决的问题。毕竟,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如果我能达到卖油翁那样的境界——“唯手熟尔”,再加一些想象,不愁做不出来好的ppt作品。
3.切忌闭门造车。能正确认识ppt的作用,掌握了其中的各种功能,这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多欣赏优秀的作品,从优秀的作品中汲取经验,当中的美术设计,动画设计,时尚元素等都值得我们不断地学习。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坚持本色并不是固步自封,多鉴赏大师的优秀作品,取长补短,方能不断进步。
4.实践是验证理论知识的最佳途径。老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没错的,空有理论而不实践就是纸上谈兵的赵括。经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最该做的就是趁热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对照笔记将理论和想法在ppt中演示出来。
随后,我又邂逅了两位美丽的思思老师。巧合的是,两位思思老师都是教我们用思维导图来解决问题。第一位是王思思老师,王思思老师带给我不一样的美术课,与我印象中传统的美术课不同,她将美术与科学、语文等学科进行了高度融合,颠覆了我对美术学科只是画画课和手工课的浅显认知。在课程中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自主探究,用跨学科的思维方式来探索问题,特别考验教师的综合素质,这种学科的融合有助于学生形成持续性的理解能力,为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下学期四年级的英语课、语文课、思品课程都会涉及到物品摆放、劳动、整理等内容。课后,我从英语课的视角设计了一个思维导图,当时觉得好难哦,但是这种方式应用的多了便不觉得有多难了。
第二位是朱思思老师,当时在课上我就想,如果我是朱思思老师的学生,肯定特别喜欢上语文课、写语文作业。听了这节课,我想学生的家庭作业可以改革了,没必要再搞什么题海战术,思维导图既可以帮助孩子们总结概括学习过的内容,又能提高孩子们的整合能力。
陈晓粧老师带我认识了很多app,其实我一直都知道,科技发展不但给社会带来了诸多便利,也为教育领域提供了许多有效的教学途径,现在的孩子们如果没有接受新科技就意味着是新时代文盲。也就预示着老师也必须要掌握更多的新兴科学技术。但是,我们农村学校多数都是留守儿童,大多是隔辈陪读,手机、ipad使用并不方便,有的app即便是向家长推荐了,家长也会嫌麻烦而不愿意使用,推广起来困难重重。另外我不单单是一位老师,更是一位家长,如今的app、小程序如雨后春笋般,我自己的孩子的老师也会不定时推荐各种小软件,但说实话,我觉得这算是一种负担,毕竟,太多的软件,签到、答题、积分……类目繁多。总想着如果有一款可以像微信似的软件,普及所有家庭,操作简单方便就好了。我曾经使用过的app有小猿搜题,作业帮,这两款是可以拍出不会的题目,有解析,可以有效减少批改作业的时间,提高学习和复习效率,但是,我发现孩子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越来越依赖于软件,不再愿意动脑思考。另外,微信阅读、多鹿、粉笔、希沃、趣配音等app都挺好,但是应用范围并不是那么广泛。
上周四第一次知道了钟老师,也是第一次接触PBL,不得不说这种教学方式实在是吸引人了!这种教学方式与传统的课堂式教学相比增加了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需要老师在课前做更多的功课,也算是共同学习、双赢的局面吧。PBL教学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我们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从而对理论知识有了透彻的理解,尽管这种教学模式对我来说依旧很难,但我也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教学设计。
PBL教学设计:四年级学生制作英语小道具
一.项目启动
制作英语小道具(主要应用于my classroom 一课)(创造材料条件,提供给学生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知识,锻炼学生的英语书写能力、动手能力培养)
二.框架构建
1.发布项目主题,确定探究内容。
2.分组讨论。
3.学习目标:通过对本单元英语短语的了解,制作游戏小道具加深学生对短语的理解能力,加强学生对英语常用语言的反应力。
三.项目执行
1.英语课下小组合作动手操练活动。
(1)知识准备。
(2)教师提供正方体展开图。
(3)整理概括本单元的短语。
2.制作任务单,学生实践后填写。
3.在实践活动中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完成英语游戏小道具的制作,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4.交流、评比。
5.写下自己的实践心得。
6.小组为单位通过游戏检验自己的小道具是否成功。
四.成果展示
1.让学生谈谈制作过程中的感想。
2.加深了对本单元英语短语的认识。
3.分组游戏展示自己的小道具。
暑期兴成长很快就进入了尾声,我从最初的懵懂到后来的一知半解,再到现在的舍不得……真的,有太多经历,这里我却只列出这二三事,每当我应用多媒体教学、制作PPT课件、为学生创设学习任务、微课编辑、用思维导图解决问题等,都会想起我在与全国各地的老师们共同在互加计划里的点点滴滴。老师们分享的PPT模板我用了,老师们带给我的精神食粮也正在逐步吸收。非常感谢互加计划提供了这样一个难得可贵的机会,让我能接触到最前沿、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让我能够学以致用,为我的孩子们创设更优良的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