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最终的意义居然真的就是一场修行!
前几天回答一个朋友的问题,没想到最后却把自己给感动了。
一个朋友略带着无奈的告诉我,“我发现,自己现在在工作中情绪越来越不稳定,本来我的脾气挺好的。但是最近越来越容易发火,对别人也越来越没有耐心。其实事后想想,自己也觉得挺不应该的。但是好像每次事情到来的时候,自己完全没有办法去控制,事后又感觉到既懊恼又迷惑。”
我问这位朋友,“你是不是这份工作做得时间已经挺久了?是不是对于工作的内容也越来越驾轻就熟了?”
“对!没错,这份工作我已经做了好多年了,对里面的所有的内容再熟悉不过了。”
“这也许就是人们经常讲的职业倦怠吧!也就是说,当下这份工作中已经完全没有办法带给你激情,没有办法让你找到兴奋点。于是,在这样的工作中你会产生越来越不满的感觉,然后,这种不满最终会表现在你和身边人的互动关系上。”我回应道。
朋友频频的点头说:“是的,是的,就是这种感觉。”
“要解决职业倦怠,实际上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换工作。”话一出口,我注意到朋友的脸上闪过一丝尴尬,于是接着说:“当然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并不一定能够马上换工作。可能是也找不到更适合的工作,也可能是当下这份工作所带给我的东西,实在是太重要了。”朋友连连点头。
有一种观点,想要解决一个问题,有时需要站到比这问题更高的层面去看它。
“职业倦怠如果单纯用换工作就能解决的话,那就太简单了。虽然说对于大多数人来讲,一生中对于工作是没有绝对的选择权,所以也人避免了面对另一个更难解决的问题。那就是如果我们所倦怠的不是某一份工作,而是工作本身这种模式!”
“这又是什么意思?”朋友显得有点好奇,这让他暂时忘记了之前那个困扰他的问题。
“比如说,我在中国银行工作,做得倦怠了,于是跳槽到了建设银行,一段时候后发现这份倦怠感还是在那里,然后又尝试跳到了招商银行。结果不出意外发现这份感觉没有丝毫的改变,于是决定做一个重大的调整---换换行业,跳槽到了阿里巴巴(当然前提是每一次别人都需要你),可是结果倦怠感还在那里,不离不弃!这时就证明我们已经不是倦怠某一份工作,而是在倦怠工作本身这种模式,那才是真正的麻烦来了。”
话题聊到这里,朋友看上去反而轻松一些。当时视野大了,眼前的问题就小了。“是啊!那怎么办呢?被你一说,我觉得自己好像已经开始有这种感觉了。”
“好吧!反正聊开了,那么让我们来看看,工作的本质吧!也就是说,工作对我们来讲到底是什么意义?或者通俗地说,我们想从工作中到底得到什么?”
“不用说了!”朋友打断了我,“这些东西我都懂,一开始工作对我来讲,就是为了挣钱。后来有了点钱,至少不那么缺钱之后。我发现工作最好能够不要影响我的生活,也就是能够让我有时间陪伴家人,不要影响身体的健康。所以说,工作对我来讲,就是挣到足够的钱,来保障我说需要的生活品质。当然我承认,我不知道自己要多少钱才够?所以到目前为止,还是觉得钱越多越好。这些道理心灵鸡汤都说过!”
很显然,这是一个爱思考爱学习的朋友,对于自己的人生也算是没少做功课,鸡汤也喝了不少,然而困惑还是真真切切地摆在那里。
话题聊到这里,突然让我想到好像陷入了一个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我们会设定一个目标,然后去达成目标。固然当目标模糊的时候,我们会茫然。那么就算清晰又怎么样呢?在达成目标的时候,我们能够获取几分喜悦。然而我绝对相信这份喜悦是短暂,而更长时间陪伴我们的是对下一个目标的挑战。如果这样的话,时间久了,人难免发生倦怠感。毕竟人的精力会随着年纪的增长而减退。
这时,不知为什么让我想起了曾经读过的两本书:稻盛和夫《活法》、秋山利辉《匠人精神》。
在我简单地阐述了以上这种模式之后,我问这位朋友:“你有没有考虑过因为不满足而带来无穷的快乐?”“这是什么意思?”朋友有点迷惑。
“工作也许不是我们用来满足某一种具体需求的途径,而是一个人自我修炼的法门。”一锅鸡汤正在慢慢地熬制,“稻盛和夫曾经说过,活着就是为了成为比出生的时候更优秀的自己。于是他的一生都在追求自我不断地提升,所谓的自我提升不就是一直发现自己还有不够,无论是对内在能力,还是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比如说做一份工作,当我已经能够完成,那只是代表我已经进入了修炼的某一个阶段,而当无法完成的时候,那才是找到了成长的空间和修炼的机会。因此发现就带着一份喜悦。”
“今天你的烦恼不就源自对当下的工作,已经太过驾轻就熟了吗?在原来的思维模式下,我们设定新的目标只是增加自己的压力。而当我们把工作看成修炼,设定新的目标便成了快乐的开始。”
“我有点明白了!那么你的意思是不是不去在意工作中得到么?比如金钱、地位,甚至是家庭生活。这样反而更容易快乐地工作?这好像有点说不过去?”朋友有点迷惑,很正常当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呈现的时候,晕是最常见的反应。
“这些不是不重要,只是要重新定义它们的意义。就像你为了开心而去旅游,结果为了赶一个个的景点而变得压力重重,却忘了遗憾也是一种美。当我们将工作当成是一场修行,那么过程就变成了焦点,而成就只是共生物而已。”
朋友陷入了思考,没有马上回应我的观点。也不知道他是否明白了?不过我倒是要好好谢谢他,因为这场对话让我找到了工作的真谛。或许我这份职业最大的乐趣,就是在于一次次地解答别人的问题,却收获了自己人生的答案。
最终,朋友决定先去买一本书---《匠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