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数学的方法

传统学习方法的局限性

传统的数学学习方式:

  1. 为考试而学: 学生通常只是完成作业,考前多做几道题,目标是取得一个“还行”的分数。
  2. 死记硬背,缺乏理解: 这种方法本质上是在记忆解题的“菜谱”,而不是理解烹饪的原理。学生可以重复老师教过的步骤,但无法解决从未见过的新问题。
  3. 急于求成: 教育体系往往过早地引入新概念,学生在没有完全掌握一个工具时,就被迫学习下一个,导致基础不牢。
  4. 奖励记忆者,而非思考者: 这种体系奖励那些能准确复述解题步骤的“记忆型”学生,却可能压抑了那些试图深入理解的“创造性思考者”。

这种方法永远无法让你真正理解数学,也无法在现实世界中(比如在解决高压面试问题时)有效运用数学。


培养数学直觉的三步法 (The 3-Step Method)

一个循序渐进、旨在培养真正数学直觉的三步法,并用“工具箱” (Toolbox) 的比喻贯穿始终。

第一步:学习基础数学工具 (Learn Basic Math Tools)
  • 概念: 将数学的基本概念(如加法、分数、小数)看作是工具箱里的基础工具,比如锤子、扳手和螺丝刀
  • 现状: 大多数人通过学校教育已经拥有了这些工具,但它们可能像生锈的工具一样被遗忘在地下室里。
  • 行动: “擦去灰尘”,重新熟悉和掌握这些最基本的工具。
第二步:进行海量的解题练习 (Lots and Lots of Problem-Solving Practice)
  •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也是传统方法最大的缺失。
  • 核心理念: 不要急着去学习更高级的工具,而是要用你已有的简单工具去解决从简单到极难的各种问题。
  • 方法:
    1. 从简单的工具箱开始: 专注于你已掌握的基础概念。
    2. 从简单问题入手,逐步升级到非常难的问题: 演讲者强调:“你会惊讶地发现,用数学中的‘锤子和螺丝刀’能解决多么复杂的问题。”
    3. 1:100的练习法则: 他提出了一个经验法则,每花1小时学习一个新工具,就应该花20到100个小时去练习使用它。这凸显了练习的极端重要性。
第三步:获取你的下一个数学工具 (Get Your Next Math Tool)
  • 时机: 只有在你已经通过大量练习,把现有工具的潜力挖掘到极致之后,才去学习新的、更高级的工具。
  • 目的: 确保每一步都建立在坚实、直观的理解之上,而不是脆弱的记忆之上。

核心比喻:数学家 vs. 汽车修理工

  • 一个专业的汽车修理工,用一套20美元的工具,能修好的车远比一个业余爱好者用一个10万美元的专业车间要多。
  • 原因: 专业人士拥有的是直觉和深刻的理解,他们知道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基础工具来解决复杂问题。
  • 结论: 学习数学也一样,拥有一个装满高级工具但不会灵活使用的“工具箱”毫无意义。关键在于通过大量练习,培养出对基础工具的深刻直觉。

推荐资源 (Recommended Resources)

一些资源来帮助你开启这段旅程:

  1. Art of Problem Solving (AoPS) (artofproblemsolving.com):

    • 一个非常全面的网站,提供从小学到大学初期的数学课程和书籍。
    • 他特别强调,这些资源的问题设计非常出色,鼓励深度思考,非常适合用来进行第二步中的“海量练习”。
  2. 书籍推荐:

    • 《A Concise Introduction to Pure Mathematics》by Martin Liebeck: 适合初学者入门。
    • 《Mathe ist cool!》 (德语书, “数学很酷!”): 适合12岁以上的读者。
    • 《Problem-Solving Strategies》by Arthur Engel: 适合已经掌握了高中数学工具的进阶学习者,包含大量国际数学竞赛题。
    • 《Love & Math》by Edward Frenkel: 这不是一本教科书,而是一本讲述数学之美的书,能帮助你从一个全新的、更感性的角度看待数学。

总结与行动号召

真正的数学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通过正确的心态和大量的刻意练习培养的。这个过程需要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但这是通往真正理解和精通数学的唯一途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