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为天下公(下) 2025-10-03

善为天下之公器,是每个人一言一行的准则。

人之善端,人皆有之。也是人的天性。只是后天的习染不同,导致每个人最终的修为成就不一样。所谓性相近习相远,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善是我们先天就有的,每个人身上都有的东西。不假外求,关键看我们自己能不能把这个善行发扬光大。能发扬光大,笃实用功,努力前行,我们就能固定住它,善就时时刻刻在我们身上体现。如果不能笃实用功,努力践行,发扬光大,那明镜台就会暗淡无光,没有生气,善就不是时刻体现。

当我们感到疲倦、懈怠时,正是我们需要修为的时候。人被物欲蒙蔽,受外界影响。这影响随时改变着我们前行的方向。关键看我们我能不能坚持,发扬自己的小善,积小成多。疲倦、懈怠、傲慢都是因为我们的善被外物所蒙蔽,受外界所影响。

儒家强调隐恶扬善,这也是最好的实践。每个人都会受周围环境影响,无论好与坏。都要自己能区别,能分辨。儒家称之为格物,格物致知。格物就是分别事物的好与坏,致知就是致良知。良知良能,生而知之,安而行之。这是我们的本能。对好的言行,善言,我们能分辨,能学习,能发扬光大。无论这善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都是天下之公器。对不好的言行,我们要警醒自己,要隐藏。对自己也是警示意义。

要修得隐恶扬善,看起来简单,有时候非常难。大道虽平常,仍需要我们自己去践行。而践行的过程中,我们有时候又会误解。可以学习以下案例。这样我们就能更加容易理解与践行。

案例一:每个人都喜欢评价他人。无论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都喜欢用自己是价值观评价他人。这其实不是很好的习惯。如果真要评价别人,要保持人前人后都一致。背后说人坏话,人前说奉承的好话,那就是小人行为。

更进一步,无论人前人后都说别人好话。人前人后说的话都一样的。这就达到了扬善的目的。善为天下公,这善在每个人身上,在每一次的言行中,在每一次的行动里。善言善行,就是无论在什么境地,都去想想别人的善言善行,学习它,践行它。这也就把人往好处推,而不是坏处推。人都是相互影响,每个人都践行这样的善行,那整个社会就是向善的社会。

案例二:抓住自己的小善,发扬放大,持续去做,那也就是君子行为了。刘备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善不分大小。只要是出于自己内心的真诚,发出来的就是善意。善于把这种修为发扬放大,持续去做,坚持去做,日积月累就能形成积小成大的修为。

我们的修为不在于每一件大事,而是日常的小事。在每件小事上修为,持续去做就能成就自己。对他人也是,别人做了件小事,做了对社会有益的事,那我们就积极响应。赞扬,夸奖,学习,践行,这是最好的回应。

善知善行,善至善行。知道那为人的善,践行那为人的善。而善就是我们的目的,善至,就是良知。把善做到极致,无论大小,都躬身实践。这就是善为天下公,每个人都能践行,每个人都能实践,每个人都能传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善是天下的公器,是行诸于世的法则。 过去对善的理解,还是过于浅薄。把它理解为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方式,与人处事的原则。...
    齐格的修为课阅读 21评论 0 2
  • 好的思想、好的知识、好的做法、好的话语不是老子的、孔子的、孟子的,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不是刚刚说话的那个人的、不...
    今日昱言阅读 3,443评论 0 4
  • 打卡日记,第395天 【学习概记】 再听樊登说《禅的行囊》 听观《赵亮外语教学》 持续75天用潘多拉APP上学外语...
    胡海南阅读 780评论 0 0
  • 《论语.卫灵公篇》10.29.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孔子说,人能够弘扬道,把道发扬光大,而不是把道做装饰,...
    当下Aurora阅读 3,273评论 2 6
  •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
    消夏xl阅读 4,290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