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的构成
个体差异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性别差异 性别差异指的是源自身体的两性生物性差异。亲密关系中的性别差异并不像一般人认为的那般重要和有影响。个体差异才是影响人际关系的更重要的力量。
性认同差异 性认同差异指的是由文化和教育引起的两性在社会性和心理上的差异,或者叫社会性别。研究者把与任务有关的“男子气”的才能称为工具性特质,把与社交和情感有关的“女人味”的技能称为表达性特质。
人格 大五人格特质包括:外倾性、宜人性、尽责性、神经质、开放性。最重要的大五特质可能是那个有消极作用的特质:神经质。神经质越强,人们对亲密关系的满意度越低。神经质的人容易发怒和焦虑,这些不良倾向又往往引起人际交往的摩擦、悲观和争执。人格影响人际关系的程度远大于人际关系影响人格的程度。
自尊 对自我的评价构成了自尊。如果对自己的技能和特质持正面评价,自尊水平就高;如果怀疑自己,自尊水平就低。自尊是人们的主观计量器,即“社会关系测量仪”,测量我们与他人人际关系的质量。如果他人喜欢我们,我们就喜欢自己;如果他人积极地对待我们并看重与我们的关系,自尊水平就高。人际间的拒绝会损害人们的自尊,而其他沮丧事件则不会。自尊评价看起来极大地受到我们假想中其他人的看法影响。我们人类是高度社会化的动物:如果他人不喜欢我们,我们要喜欢自己非常困难。大多数情况下,如果不能从他人那里获得足够的接纳和欣赏,长期处在低自尊的人就会形成负面的自我评价。我们对自己的认识来自于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并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后续发展。
人类本性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演化心理学有三个基本前提假设。第一个假设,性选择使人类成为今天这样的物种。演化学原理认为,任何普遍的心理机制之所以以它目前的形式存在,是因为它一直在帮助人类解决过去的生存或繁殖问题。
第二个假设,两性之所以存在差异,只是因为某种程度上他们在过去面临着不同的繁殖困境。男女双方在生养孩子上的养育投入的生物学上的差别,引起了男女双方在选择配偶时进化出不同的策略。另一个繁殖上的性别差异是女性总是能确知某个孩子是否是自己亲生的。男性则会遭遇父系不确定的困扰;除非他完全自信伴侣会忠于他,否则他不可能绝对确定伴侣生的孩子就是自己的孩子。男性看重长相,女性珍视收入。
第三个假设,文化影响决定了演化形成的行为模式是否具有适应性,并且文化的变化比演化快得多。所以,人类表现出的某些行为模式在远古时期具有适应意义,但并非所以这些遗传下来的行为倾向都适应于我们今天居住的现代环境。
吸引力
吸引力的基础:一种奖赏
人与人之间产生吸引力最基本的假设是:他人的出现对于我们有奖赏意义。影响吸引力的奖赏有两种类型:与他人交往产生的直接奖赏,和仅与他人有关的间接利益。人们更有可能爱上名字和自己名字类似的人。
临近:喜欢身边的人 一旦我们确定了居住、工作或上学的准确地点,我们大体上也就决定了哪些人将会成为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们都会关注自己选择的领域,但我们或许没有充分意识到我们也选择了将要遇到的人。
方便:远亲不如近邻
熟识:重复接触 重复地接触他人,甚至只要看到他人图像,通常能增加我们对他们的喜欢程度。即使我们从来没有与某个人说过话,我们仍倾向于喜欢见过很多次的面孔而不是陌生面孔。曝光效应:刺激的简单暴露能够提高个体的态度体验,人们对他人或事物的态度随着接触次数的增加而变得更积极的一种现象。
临近的作用 临近能增强我们对他人的情感。如果我们与别人相处愉快,当他们在身边时我们会更喜欢他们。然而,如果我们讨厌某人,临近只会使事情变得更糟糕。
长相吸引力:喜欢那些可爱的人
长相吸引力对人们第一印象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对美丽的偏见:“美的就是好的”。
吸引力的秘密 美丽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尽管对美丽的评价存在个人偏好,但对于具体某个人美丑的评判,人们的观点通常是一致的。新生儿也偏好成人认为漂亮的那些面孔。
长相吸引力的演化观 文化也起作用。人类本性和环境条件一起塑造了我们对美丑的共同判断标准。我们常常被那些看起来是个好配偶的人所吸引,但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算是好配偶,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我们所居住的环境。
对美丽持有偏见的人 在全世界,男性比女性更为关注恋人的长相吸引力。苗条、年轻、长相迷人的女性最吸引男性;高挑、年轻、长相英俊的男性最吸引女性。自我监控指人们为适应不同的情境而调控自己社会行为的能力。自我监控能力高的人热衷于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给他人留下好印象。相反,自我监控能力低的人则会尽力恪守自己的个人信念和愿望,其行为具有跨情境的一致性。无论男女只要自我监控能力高都会受到他人外在长相的严重影响。
美丽:交织着的代价与收益 在获得与异性交往的机会方面,男人长相的吸引力比女人的长相更重要。长相吸引力对男人社交活动的影响要甚于女人。俊美之人常常能与他人愉快交往,但不如长相平庸之人那样信任别人。对比效应的知觉现象:即对事物的认识取决于要与之比较的其他事物。如果我们用特别有吸引力的人作为评判标准,显然会低估身边普通人的吸引力。这就可能造成令人困扰的后果:由于流行文化的宣传和影响,我们无法欣赏到身边真实之人的美丽。
长相吸引力的匹配 人们或许都想得到俊美的伴侣,但最终结果通常是与自己容貌相当的人配成对。已确定爱情关系的伴侣,他们的长相吸引力往往是类似的,即他们的容貌是相匹配的。亲密关系越正规严肃、投入程度越多时,匹配程度就越明显。
礼尚往来: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
对未来伴侣的期望值=伴侣的长相吸引力×伴侣接纳自己的可能性。我们期望伴侣接纳自己的可能性大小,很大程度上和自己的适配价值即作为生殖伙伴的综合吸引力有关。人们乐意被人喜欢,装作冷若冰霜却只对某个人略微有点兴趣,这是一种默默地吸引人的方法。那些能付出代价拒绝大多数人却又能高兴地接纳我们的人,才是最有吸引力的未来伴侣。人们偏爱在人际关系中保持平衡。
相似性:喜欢与我们相像的人
有吸引力的相像种类 首先就是在年龄、性别、种族、教育程度、宗教信仰和社会地位等人口统计学上的相像。其次是态度和价值观的相像。最后,伴侣们还可能有着相似的性格。
相异并不相吸 1.知觉到的相像对真实的相像:挥之不去的错误知觉。2.那些我们渴望成为的人对我们有吸引力。3.差异可能随着时间减少。4.某些相像比其他相像更重要。5.“相异”还能相吸的一种方式:互补性。
相像具有吸引力的原因 遇到和我们相像的人通常是令人心安、具有奖赏价值的。发现他人与自己相像令人快慰,提醒我们这样子是没有问题的。
障碍:得不到的就喜欢
心理抗拒理论认为,如果人们失去行动或选择的自由,会奋力争取重获自由。因此,如果我们面临失去某种事物的危险时,我们可能反而想得到更多。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父母越是干涉子女的恋爱自由,他们彼此之间就会越加相爱。
男女两性期望的理想伴侣
在世界各地,人们评价未来的伴侣有三条基本标准。如果可以选择,大多数人都期望伴侣有以下的特点:
热情和忠诚:值得信赖、亲切友善、给予支持、善解人意;
吸引力和活力:长相俊美、性感、外向;
社会地位和资源:经济宽裕、生活安心。
只要女伴姿色中等,只要男伴金钱足够,两性都想尽可能得到更多的热情和忠诚。
社会认知
第一印象(及以后)
自遇见的一瞬间起人们就开始作出判断。刻板印象:使人先入为主地看待他人。而且,人们并不能主动控制刻板印象,却只会不自觉地受到它的影响,甚至有时还意识不到它的存在。
对他人的判断受到首因效应的影响,从而对最先获得的信息印象深刻,即时印象和刻板印象一起,塑造出他人的整体印象。首因效应能很好地说明为什么第一印象的作用如此强大:无论对错,快速形成的第一印象会影响人们对后来获得的信息的解释。判断一旦作出,就会影响人们选择和使用后来获得的信息,它经常以难以觉察的微妙方式起作用。第一印象影响着人们对随后获得的信息如何解释,也影响着人们对新信息的择取。人们常常会表现出验证性偏差:他们常常寻找那些能够证明自己正确的信息而不是那些证明自己错误的证据。
总之,第一印象之所以影响人们是因为最先了解到的信息能够:(1)把人们的注意力导向某类新信息;(2)影响对后来获得的新事实的解释。
在人际关系的各个阶段,已存的信念都会发生影响。对异性恋爱关系预测最准确的往往是女当事人的朋友。如果她的朋友赞成这段恋情,就很有可能持续,但如果他们认为这段恋情注定要失败,就可能真的告吹。
知觉的力量
伴侣的理想化 人们经常以积极错觉来判断自己的爱人,尽可能地用积极眼光来描述伴侣。这种“错觉”混合了对伴侣现实的认识和理想化了的知觉。他们并不会顾虑伴侣真实的缺点,只是认为这些缺憾并不如其他人认为的那么重要。
保护自己免遭幻想破灭的聪明方法是:随着对伴侣了解程度的增加,不断调整自己对理想伴侣的期望,这样,对伴侣的期望标准就能切合伴侣的现状。
归因过程
归因就是指人们对事情发生的原因提出的解释。归因能确定事件的原因,强调某些因素的影响并忽略其他因素的作用。
人际关系的归因研究发现三个普遍存在的现象。首先,尽管伴侣之间有着深入的了解,仍然会受到强烈的行动者/观察者效应的影响。他们对自己行为的解释,与对观察到的伴侣的类似的行为的解释完全两样。即便是你最亲密的伴侣也很少能真正理解你所有行为的原因。
其次,尽管伴侣彼此之间有真爱,也可能表现出自利偏差,欣然地把成功归功与于自己,而极力推脱自己在失败中的罪责。事情顺心时人们很容易认知到自己所起的作用,而情况变糟时则喜欢寻找外部理由。人们都能估计到他人的自利偏差,而看不到自己也会有偏差。这部分是因为即使在自己的善良意图没有实现的情况下,人们仍能清醒地意识到它,并给予充分的肯定;而判断别人则仅仅依据他们的行为,完全无视他们行动的意图。
第三个重要的现象是,伴侣双方总的归因模式能决定亲密关系的满意程度。
记忆
心理学家用重构性记忆这一术语来描述随着新信息的获得人们不断地修订和还写记忆。重构性记忆影响着亲密关系。
关系信念
人们还带着人际关系的固有信念步入亲密关系。什么样的观念有害呢?应警惕以下六个观点:
争吵具有破坏性。
“读心术”很重要。
伴侣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每一次的性生活都应该是完美的。
男人和女人就是不一样。
美好婚姻天注定。
期望
自我实现的预言指错误的期望最终变为现实,因为它会诱导被期望人的行为,从而使错误的期望得到实现。对他人的期望能引导我们对他人做出的行为,所以期望具有促动作用。积极的期望对人际交往有所裨益,而消极的预期则相反。
自我知觉
自我概念包括人们对自己所形成的全部信念和情感。我们的自我概念包含广泛的自我了解和自尊,自我概念的所有组成部分都和我们与他人的人际关系有密切的联系。
在社会交往中,自我概念具有两种不同的功能。一方面,我们从他人那里寻求能提升自我概念的反馈,并使我们相信自己是合乎他人心意、有吸引力、有你能力的人。另一方面,如果听到与自己信念矛盾的信息会令人不安,所以我们还需要能支持自己概念的反馈。这两种动机,自我提升和自我证实能手拉手和谐地出现在喜欢自己和有正面自我概念的人们身上。
这些现象对于人际关系研究的意义在于:如果人们认真地选择伙伴,他们会选择那些支持他们现存自我概念亲密伴侣,不论自我概念是好是坏。
印象管理
无论我们是否能意识到,我们总是在进行着印象管理,试图影响别人对我们的印象。
印象管理策略 如果要寻求他人的接纳和喜欢,会用到逢迎讨好策略,帮别人的帮,夸赞别人,谈及共识,装作可爱大方,总之,尽量让自己显得充满魅力讨人喜欢。在其他场合下,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就会使用自我推销策略来向他人描述自己的成就,或颇具策略地公开展示自己的技能。通过恐吓人们把自己描绘成无情、危险和凶恶的形象,以便别人顺从他们。最后,使用恳求的策略,人们看上去显得无能或体弱,以逃避责任或求取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亲密关系中的印象管理
在亲密关系中我们反而不怎么注重印象管理。
我们了解伴侣的程度
了解 我们并不如我们认为的那样了解自己的伴侣。
动机 我们领会彼此心意的兴趣和动机有助于提高我们认识的洞察力和准确性。
伴侣的易理解性
知觉者的能力 情绪智力高的人能更好的理解伴侣。一般来说,女性比男性情绪智力高。
危险的知觉 对痴迷型的人来说,他们能更准确知觉他人,但也给他们带来更多烦恼。
知觉者的影响 亲密伴侣会持续不断地改变和塑造彼此的行为举止,当我们将伴侣引导成为我们所希望的人时,起初不确定的认知会变得越来越正确。
沟通
非言语沟通
非言语行为的三个功能 首先,非言语行为具有提供信息的作用,提示着人们的情绪状态和所说话语的真实意图。非言语行为在调控交往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最后,非言语行为还能表达亲密、传递权利和地位的信号,从而能界定人际关系的性质。
非言语沟通的组成 面部表情。注视行为。身体动作。身体接触。人际距离(亲密区:46厘米内;人际区:46厘米~1.2米之间;事务区:1.2米~3.7米;公共区:超过3.7米)。副语言(副语言与人们说话的内容无涉,而与说话的方式有关)。各部分的结合。
非言语的敏感性 女性天生就比男性能更快速更准确地判断他人的情感。
言语沟通
自我表露 自我表露指的是向他人透露个人信息的过程,它是亲密程度的指标之一:如果两个人彼此之间不共同拥有一些私人的、相对秘密的信息,他们的关系就称不上亲密。
社会渗透理论 大多数人际关系是以肤浅的信息交流为起点的,然后再逐渐地转到更有意义的披露。沟通范围的扩充体现在两个方面:1.沟通的广度:所讨论话题的多样性;2.沟通的深度:所讨论话题对于双方的个人意义。一次说太多、太快是危险的;因为这样会突破别人的期望,常常会给人留下糟糕的印象。最好的策略是经常保持耐心,让可以感觉到的相互作用逐渐地增加你们交往的亲密感。持久的亲密关系似乎取决于伴侣的应答性而非相互作用;也就是说,人们希望感受到爱意和受人重视,所以希望自己的自我表露能够得到明显的理解、关爱、支持和尊重。如果我们向知己或爱人透露了一些隐私,我们并不需要对方回报以相似的秘密,而是希望我们的真诚能够引起对方的同情、宽容和接纳。 即使在最亲密的伴侣关系中,人们也可能保留一些只属于自己的秘密。
自我表露和亲密关系的满足 与一般伙伴的谈话相比,亲密伴侣之间的谈话显著特点是:清楚地了解对方,表现出更多的自我表露,令人更加放松。亲密表露多的人比那些对自己的信息三缄其口的人更招人喜爱。相互的自我表露还能建立双方的信任。
言语沟通中的性别差异 交谈的话题。女性之间的谈话比男性更可能讨论她们亲密关系中的情感问题,以及生活中的其他私人问题。男性倾向于坚持谈论更客观、不带个人色彩的内容,讨论物品或活动,找一些乐子,而不是寻找什么支持和忠告。谈话风格。女性往往不如男性说话那般强硬,她们的言语风格更为间接和具有试探性。自我表露。在已确立的人际关系中,女性比男性进行更多的自我表露。男性对女性较为开放,女性彼此之间也较为开放,但男性不怎么对其他男性进行自我表露。工具性对表达性。男性比女性更看重工具性的沟通技能,比如给出明确指示和命令的能力。女性比男性更看重表达性的沟通技能,比如比如表达关爱和情感的能力。
沟通障碍及其应对
沟通不良 首先,不幸福的伴侣在精确表述上表现得很糟。他们的谈话经常偏离主题,从一个问题转到另一个问题,以致谈话从来不能在一个问题上维持足够长的时间。其次,不幸福的伴侣在彼此倾听方面也表现得很糟糕。他们很少耐心仔细思索伴侣所说的话,反而仓促地得出结论,并根据自己揣测出的伴侣意图突然改变做法。其表现之一就是读心术,即人们想当然地认为无需询问就能理解伴侣的情感、思想和观点。最后,不幸福的伴侣在交谈时常常表现出消极情感。
精确表述 尽可能清楚明白、详细具体地指出惹怒我们的特定行为,伴侣间的沟通就会变得更为明智、准确。这种方法就是行为描述,这样不仅能告诉伴侣自己的想法,还能把谈话重点集中在可处理的、单独的某个行为上,而行为比人格更容易改变。我们还有应该使用第一人称陈述来明确说明自己的感受。XYZ陈述,当你在Y情境下做X的时候(标准的行为描述),我感到Z(第一人称陈述)。例如,你刚刚打断我讲话的时候,我感到生气。
积极倾听 复述,即用自己的话重复对方的意思,让信息的传递者有机会肯定那就是他想要真正表达的意思。人们在谈话中能够复述和检验自己的知觉,积极主动地努力理解自己的伴侣,这种关心和体贴往往能得到伴侣极大的赏识。
守礼而镇定 在被伴侣激怒的时候能保持清醒,在开始生气的时候能冷静下来,都是非常可贵的技能。
尊重和确认的力量 良好的沟通包括很多构成要素:有意识地努力传递清晰、直接的信息,认真倾听,即使出现争执仍保持礼貌和克制等等。但最关键的要素确是明确地表达出我们对伴侣观点的关心和尊重。
相互依赖
社会交换
奖赏和代价 人际交往中的奖赏指的是,我们与他人接触时所获得的令人高兴的经验和物品。代价是具有惩罚性的、令人不悦的经验。亲密交往中最重要的代价是心理负担:对亲密关系发展不确定性的担忧,对伴侣的缺点感到的沮丧和因为身处亲密关系而不得不放弃某些事物而感到的遗憾。把所有的奖赏和所有的代价相减就得到:结果=奖赏-代价。人际交往的结果是正还是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评价结果的两个标准。第一个标准是我们的期望,第二个标准是假如没有现在的伴侣,我们认为自己会过得怎样。
人际关系的期望收益 相互依赖理论假定每个人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比较水平(CL),即我们认为自己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应当得到的结果值。幸福的程度取决于你获得的结果超过期望的程度,如果交往结果远远高于你的CL,你会感到非常满足。相反,如果交往结果低于你的CL,即使这一结果仍然相当不错,你的表现也比大多数人要好,你还是会不满意。亲密关系中的满意度并不仅仅取决于交往结果绝对意义上的好坏;相反,满意度来自交往结果和比较水平之差,即:满意度=结果-CL。
人际关系的替代收益 无论我们是否乐意,我们都会用到第二个标准,即替代的比较水平(CL alt),来确定我们在其他的亲密关系中是否会更好。CLalt是指如果我们抛弃目前的亲密关系,而转投可以选择的更好的伴侣或情境,所能得到的交往结果。如果其他的亲密关系有希望得到比目前的关系更好的收益,即使我们对现状还满意,也有可能离开现在的伴侣去追求更大的利益。另一方面,即使我们对自己目前的亲密关系不很满意,在没有更好的替代选择之前,我们也不可能脱离现在的关系。CLalt决定了我们对亲密关系的依赖程度。依赖度=结果-CLalt。
亲密关系的经济论
坏的比好的更有力量 失去通常比同等程度的得到对我们的影响更大;我们喜欢得到,但我们更憎恨失去。亲密关系中的讨厌事件比理论上同等程度的合意事件更引人注目、影响深远。要保持满意的亲密关系,我们或许需要保持至少5:1的奖赏—代价比率。
自我延伸模型 该理论认为,能扩展我们的兴趣、技能和经验的伴侣关系就能吸引我们。根据自我延伸模型,保持快乐的关键是创造性地发现持续你个人成长的方法。
与时俱变的奖赏和代价 根据关系紊乱模型,随着伴侣开始习惯于他们日益增加的相互依赖,我们应该预期到会有一个混乱和调整的时期。由于(1)缺少努力;(2)相互依赖的放大镜作用;(3)对敏感信息武器的通达;(4)不受欢迎的意外和(5)不现实的期望,人们通常不能维持步入婚姻时的那种亲密关系结果。我们期待美满的关系结果,伴侣也一样,即使他们喜欢我们,如果我们不能给予他们足够的奖赏,他们也会移情别恋。
亲密关系中的贪婪
相互依赖的实质 为伴侣提供高水平的关系结果,使他们想要留下来。相互依赖理论认为,在追求美满的关系结果时,个体应经常对自己所依赖的人宽容大度,因为这样做合乎情理而且很有价值。如果伴侣双方都想亲密关系持续,双方都应该深思熟虑地保护和维持对方的幸福。
交换关系与共有关系 交换的亲密关系受“给出的利益要即时得到偿还”这一欲望和期望的调控。共有的亲密关系受到“对彼此需要的相互应答”这一欲望和期望的调控。
公平关系 如果你的关系结果对贡献的比率和你伴侣的比率相似,关系就是公平的:你的关系结果/你的关系贡献=伴侣的关系结果/伴侣的关系贡献。不公平带来的苦恼。处在不公平的亲密关系中的任何人都是紧张的。亲密关系如果存在不公平,就会刺激人们重新调整以恢复合理公平。与关系结果公平的伴侣相比,过度获益的伴侣并不舒适自在和心满意足,而获益不足的伴侣依然不幸福。当人们不满意时,公平问题才凸显出来,而当人们满足时,则会显得微不足道。因此,不公平或许并不会使人们感到不满意;相反,感到不满意会导致人们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忠诚的本质
对亲密伴侣的幸福依赖可以孕育忠诚,即持续亲密关系的意图。投入模型认为在以下三种情况下人们希望与现有的伴侣保持亲密:感到幸福;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离开的代价太高。
忠诚引起的后果 忠诚指向长期发展,这能减少亲密关系遭遇坎坷时产生的痛苦。忠诚会使人们将自己和伴侣看成单一的整体,自称“我们”而不是“他”和“我”。忠诚引起的最重要的结果可能是,它会使人们采取行动以保护和维持亲密关系,即使这样做的代价很高。
友谊
友谊的本质
友谊的属性 友谊包含情感的、共有的和社交的要素。
友谊和爱情的差异 爱恋包含着比喜欢更复杂的情感。喜欢和爱恋都包含对伙伴正面、热情的评价,但浪漫的爱情还包括对伴侣的着迷、性的欲望和比友谊强烈得多的排他性的愿望。
尊敬 当我们尊敬别人时,我们会非常钦佩和重视他们。我们一般喜欢那些令我们尊重的人,对朋友或爱人越尊敬,那么与此人的关系越令人满意。最亲密的朋友往往是我们尊敬的人。
信任 当我们自信地认为朋友会仁慈地对待我们,无私地考虑我们最大的利益时,我们就对他们产生了信任。
应答性 这种对我们的需要和兴趣的关注与支持式的认可就是应答性,它具有很高的奖赏价值。反应灵敏的伙伴显然更理解和欣赏我们,他们的应答性使我们感到受人重视、肯定和理解。
资本化 与那些对我们的好运漠然或冷漠的人相比,那些能提升我们快乐的人让我们感到更亲近。
社会比较 我们还会将我们的观念和能力与朋友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我们自己。这一过程就是社会比较,如果发现朋友和我们一样,就能确认我们的观点和兴趣。但是,如果发现朋友在我们珍视的活动上表现更好,就会产生挫败感,所以比较的结果可能具有威胁意义。
社会支持 我们获得的援助或社会支持可分为三类:表现为关爱、接纳和安慰等形式的感情支持;表现为资讯和指导形式的建议支持;和表现为金钱和物品的物质支持和有形援助。长期来看,真正起作用的并非朋友具体的帮助行为,而是我们所认知到的朋友提供的帮助。我们知觉到的支持和我们实际得到的支持只能粗略地匹配。
友谊的毕生变化
童年期 友谊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之一就是儿童认知的发展;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大,他们愈加能充分地体会他人的视角,理解他人的愿望和观点。塞尔曼认为,儿童在10岁之前的友谊表现出只能同享乐不能共患难的顺境—合作特征。随后在中学阶段,儿童的友谊进入了亲密—共同分享阶段。儿童认为友谊是一种为了满足彼此利益的合作,但它仍是一种具有排他性和占有性的人际关系:如果朋友因为已经在和其他人玩乐而拒绝自己的邀请,儿童就会感觉受到伤害和被人冒犯。最后,13—19岁的青少年友谊进入了友谊最后的发展阶段,即自主的相互依赖。此阶段的青少年认识到特定的友谊并不能满足所有的情感和心理需要,并且允许朋友和其他人发展独立的人际关系。儿童对人际需要的变化表现为: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接纳需要;青春期前期(9~12岁)的亲密需要;青春期(13~19岁)的性需要。
青少年期 在13~19岁的青春期,友谊还有其他方面的变化。首先,青少年与家人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而与伙伴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多。第二个变化是青少年日益转向朋友来满足自己的依恋需要。
成年早期 在少年晚期和20多岁的时候,人们就进入了成年早期阶段,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此时期的中心任务是“亲密对孤独”的冲突。大学毕业之后,人们往往只与少数几个朋友交往,但与朋友之间的人际交往层次更深,相互依赖程度更强。
中年期 这时会发生二次退缩现象:人们与爱人见面的次数越来越多,而探望朋友的次数越来越少。当人们投身于配偶和孩子时,他们的社会生活并不会完全萎缩破灭,但他们社交活动的重心的确从私人朋友转移到家庭和夫妻共同的朋友上。事实上,如果夫妻双方没有共同的朋友,这样的婚姻通常很艰难。
老年期 最终,老年人较之年轻人社交圈子更小,朋友也更少。老年人并非不会交际,他们只是更加挑剔;他们的亲密好友数量和年轻时一样多,但他们和一般的朋友以及不太重要的社交伙伴相处的时间更少。社会情绪选择理论预测:任何人,只要认为自己的未来不长久,就会花更多的时间与少数几个亲密好友相处,而不是把时间用来和各种各样的普通人交往。
友谊的差异
友谊的性别差异 大量研究表明女性之间的友谊是以情感分享和自我表露为 其特征的,而男性友谊则是围绕着共同活动、相伴相随和搞笑娱乐而展开的。女性的友谊是“面对面”,而男性的友谊则是“肩并肩”。女性之间的友谊往往比男性更亲切、紧密。男性友谊缺乏亲密,可能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力和其他男性分享有意义、亲密的相互依赖。相反,它是社会文化压力之下迫不得已的选择,这种文化压力“严重地影响到男性,使他们不愿意彼此进行亲密的交往”。
友谊发展的障碍
羞怯 羞怯是一种表现在心理和行为上的综合症状,在社交情境中有三种表现:紧张不安、寡言少语和拘谨压抑。当人们在社交中感到羞怯时,他们通常担心社会指责,忧心忡忡地预计别人对自己的苛责。羞怯者在与人闲聊时还会感到忸怩做作、笨拙无能、局促不安、效率低下。
孤独 当我们想拥有自己当前所没有的那种与他人更多、更亲密的接触时,就会产生孤独感。韦斯提出人们会受到两种独孤的困扰,其一是社会隔离,指的是我们不满于缺少朋友和熟人的社交网络而引起的孤独;其二是情感隔离,指的是我们缺乏深厚的人际关系而引起的孤独。孤独正是归属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恶果。孤独对我们的健康会造成巨大、有害的影响。男性似乎依赖于女性以避免孤独,而女性则不会反过来依赖男性避免孤独。
爱情
爱情类型
爱情三角理论 斯滕伯格认为爱情由三个构成成分组合而成。第一个成分是亲密,包括热情、理解、沟通、支持和分享等爱情关系中常见的特征。第二个成分是激情,其主要特征为性的唤醒和欲望。最后一个成分是忠诚,指投身于爱情和努力维护爱情的决心。忠诚在本质上主要是认知性的,而亲密是情感性的,激情则是一种动机或驱力。爱情三角理论认为,这三个成分就是爱情三角形的三条边。每个成分的强度都可由底到高地变化,所以爱情的三角形可能有各种大小和形状。
无爱 如果亲密、激情和忠诚三种成分都缺失,爱情就不存在。
喜欢 当亲密程度高而激情和忠诚都非常低时,就是喜欢。
迷恋 缺乏亲密或忠诚却有着强烈的激情就是迷恋。
空爱 没有亲密或激情的忠诚就是空虚的爱。
浪漫之爱 浪漫的爱情有着强烈的亲密和激情。可以把它视为喜欢和迷恋的结合。
相伴之爱 亲密和忠诚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爱就是相伴之爱。
愚昧之爱 缺失亲密的激情和忠诚会产生愚昧的爱情体验即愚昧之爱。
完美之爱 当爱情的三个成分-亲密、激情和忠诚-都非常充足时,人们就能体验到彻底的或完美的爱情。斯滕伯格认为完美之爱类似于减肥:短时间里容易做到,但很难长久坚持。
爱情的三个组成成分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所以某对特定的爱情伴侣在不同时期可能会体验到各种不同类型的爱情。
浪漫狂热之爱。 唤醒 激情洋溢的吸引力根源于两个因素:(1)生理唤醒,如心跳加快,并伴随(2)相信另一个人是引起你唤醒的原因。但我们偶尔也会犯错或作出错误归因,即我们对情感的解释或感受到别人对我们的吸引力,都可能被夸大或者错位。典型的例子就是兴奋转移过程,即由一个事件引起的唤醒与另一个事件引发的附加唤醒结合在一起,个体却忽视了第一个事件。个体以为自己的情感仅仅是由第二个事件所引起,第二个事件看起来比实际情形更加重要。
思维。爱情和友谊的主要差别在于我们的想象——爱侣是迷人、神秘而且有吸引力的,而朋友则不是这样。爱情能帮助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爱恋的伴侣身上,从而排斥其他人。当我们坠入爱河时,甚至我们对自己的看法都会发生改变。自我延伸模型认为,随着伴侣给我们带来了新的体验和新的社会角色,爱情会使我们的自我概念得到扩展和变化,我们会渐渐了解我们以前所不认识的自己。
相伴之爱 在持续的爱情关系中相伴之爱一般要强于浪漫、充满激情的爱情,它也与人们对爱情的满足有更高的相关。多巴胺是浪漫爱情的重要参与者,催产素是相伴之爱的核心成分。
爱情的个体差异
依恋类型 依恋的两个维度:忧虑被弃和回避亲密非常重要,因为它们与爱情的所有成分都有关系:亲密、激情、忠诚和关爱。
亲密 安全型的人与不安全型的人相比,与伴侣的关系更加亲密。
激情 安全型的人性生活的次数更多,有着更多的唤醒,更大的愉悦、更多次数的高潮以及更大的满足。
忠诚 安全型的人比不安全型的人更加忠诚于他们的伴侣关系。
关爱和看护 最具有利他精神和无私的人一般都是具有安全依恋类型的人。
年龄 另一个可能影响爱情,而自身变化又很缓慢的个体特征就是个体的年龄。多数人会变得更成熟。使年轻人步入婚姻殿堂的灼热、急迫和强烈的情感随着时间会逐渐变弱,取而代之的是对爱情更为温和、成熟的看法。
性别 整体来看,男性和女性在爱情方面的共同点多于不同点。男性往往比女性有着更为浪漫的态度体验;他们比女性更可能认为只要爱一个人就已足够,其他的都不重要。他们也更可能相信“一见钟情”式的爱情体验,他们往往比女性更快地坠入爱河。女性在爱情方面比男性更为谨慎;女性对爱恋的对象更为挑剔,更迟缓地感受到激情,她们将爱慕之情限制在适配价值更高的伴侣身上。男性似乎还更看重激情。在爱情的三个成分中,激情与男性关系的满意程度有着很高的关联,而忠诚则是预测女性满意度的最好成分。
爱情很难持续
人们在结婚之后浪漫的爱情会减弱。
浪漫爱情难以持久的原因。首先,幻想促进了浪漫。爱情在一定程度上是盲目的,洋溢着激情的爱人们往往会将他们的伴侣理想化,缩小或忽略那些使他们止步不前的不利信息。此外,仅仅是新奇也能为新确立的爱情关系注入兴奋和能量。最后,唤醒随着时间的流逝会逐渐消失。无论如何,不管何种原因,爱情的激情成分比亲密和忠诚会更快地发生变化,这就意味着浪漫的爱情会发生改变。
爱情的未来。通常,促使人们结婚的爱情和使人们数十年厮守在一起的爱情并不一样。亲密比激情更稳定。因此,相伴之爱比浪漫之爱更为稳定。厌倦是爱恋和满意的对立面,所以厌倦的出现是非常糟糕的信号。如果不再有新奇,就去创造更多的新奇。1.不要停止寻找新颖、吸引人的共同娱乐的好方法。2.享受激情,但不把它作为维持爱情关系的基础。3.培养与爱人之间的友谊。4.努力保持新鲜感;把握住每一个与配偶共同进行新奇探索的机会。
压力与紧张
关系评价
因为归属需要的推动,大多数人非常关注亲密伴侣对自己的看法。我们希望伴侣需要我们,希望他们重视我们的陪伴,希望他们认为与我们的亲密关系弥足珍贵。根据马克.利里的观点,我们在知觉到他人的关系评价(即他人认为与我们的亲密关系珍贵、重要或亲近的程度)低于我们的期望时就会感到苦恼。
当我们期望别人接纳我们,非常在乎别人对我们的看法时,这时的拒绝才更加令人痛苦。如果我们知觉到来自他人的关系评价低于我们的期望,就会感觉受伤。
感情创伤
一旦我们发觉别人不欢迎我们,则无论他们仅有一点讨厌还是非常讨厌都几乎无关紧要了:当他人表现出对我们任何程度的拒绝,我们对自我价值的即时评价都会降到最低点。另一方面,就接纳而言,从十分讨人喜爱到完全崇拜之间我们的自尊水平并未提升。相反,从矛盾情感的较低端(4)到出现接纳的较高端(7)之间的些微变化却令我们更为敏感。他人温和的拒绝带来的感受通常和更大程度的拒绝一样糟糕。他人任何程度的拒绝都可能引起严重的后果,特别是发生在矛盾情感和主动拒绝这一范围之内,也就是说,喜欢我们的人们突然变得不怎么喜欢我们了。拒绝程度不断增加的现象特别令人痛苦,甚至比稳定的拒绝激起更多的消极行为反应。关系贬值(即他人对我们的尊重明显下降)带给人的感受尤为可怕,会引起多种痛苦的情绪反应。
高忧虑被弃的人受到关系贬值的伤害要远甚于那些忧虑较低的人。而高回避亲密的人在他人回避时体验到的痛苦较小;当你在一开始就不希望和别人太亲近时,拒绝带来的伤害就较小。人们的自尊水平也有影响:低自尊的人比起高自尊的人更容易受到感情的伤害。
伴侣排斥
在亲密关系之中也会经常出现人际拒绝,这就是排斥,即受到身边人的忽视和“横眉冷对”。排斥对人的伤害是深刻而又痛苦的,因为它威胁到人类最基本的社会需要。沉默对待会损害我们对他人的依恋,进而威胁到我们的归属需要,摧毁我们的自我价值观,降低我们对人际交往的控制感。面对人际拒绝,人们的情感会变得迟钝,并开始作出愚笨、自我挫败的选择。一般而言,拒绝似乎会使人进入心理的倦怠状态,阻碍人们进行缜密的思维和理性的计划。
嫉妒
嫉妒包含多种情感体验,既有悲观失落也有因伴侣具有吸引力而产生的自豪感,但界定嫉妒最恰当的三种情感是:伤害、愤怒和恐惧。要产生嫉妒,个体必须面临即将失去的亲密关系,并且是因为败给了自己的情敌。
嫉妒的两种类型。反应性嫉妒是指人们在觉察到自己所珍视的亲密关系面临实际的威胁时产生的嫉妒心理。怀疑性嫉妒是指伴侣并没有不端行为,个体只是由猜疑所引起的嫉妒。对伴侣偶尔出轨的嫉妒反应可能挥之不去,持续数年而变成怀疑性嫉妒,因为信任一旦丧失就很难完全恢复。反应性嫉妒会引起以前从未出现过的怀疑性嫉妒。
容易嫉妒的人 培养自立感和尽量不依赖别人是避免嫉妒的有效方法。
让人嫉妒的人 当我们的朋友侵入我们的爱情关系时,就特别令人厌恨;朋友的竞争比陌生人的类似行为更加令人心烦意乱。当伴侣表示留恋他们以前的爱人时,也特别令人痛苦。情敌的某些才能也会有影响我们的嫉妒。情敌在我们所注重的方面取得超越我们的成就就会尤其让人烦恼。最强的情敌是那些在我们自己所擅长的领域里打败我们的人,男性更嫉妒自信、强势、果断和富有的情敌,而仅仅外貌英俊的男性不太可能让人嫉妒。相反,女性更嫉妒比自己漂亮的情敌,而不会太嫉妒强势、富有的女人。
让人嫉妒的事物 男性比女性有着更多的婚外情,但在伴侣是否完全忠贞的问题上,妻子比丈夫更加有把握。父系不确定使男性比女性更警惕性生活的不贞。男性一想到伴侣在性事上的不贞就会激起最强烈的嫉妒,而女性对伴侣感情上的不贞反应更强烈,伴侣感情上的不贞是指女性认为伴侣可能爱上了其他女人。对男性而言,伴侣爱上其他人对其成功繁殖的威胁并不大,性行为才更重要;对女性而言,伴侣与其他人发生性关系并不是最可怕的,爱恋上别人才更危险。
对嫉妒的反应 女性似乎关注于维护好现有的亲密关系,而男性则会考虑离开,通过征服新的恋人来医治受伤的自尊。
积极有效地应对嫉妒 第一个策略是依靠自己,指伴侣拒绝沉溺于不公平的情境,而努力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产生愤怒或尴尬的情绪体验。第二个策略是支持自己,指伴侣为自己做一些美好的事情和思考自己的优秀品质,从而提升个体的自尊。
欺骗和说谎
欺骗是故意给受骗者造成一种虚假看法的行为。人们捏造信息,并作出与事实相反的陈述,这种赤裸裸的说谎行为就是一种欺骗,但还有其他各种传递误导性看法的途径,无需欺骗者直接现身说出不实之事。比如,人们可能仅仅隐瞒信息,根本不提及能够表明真相的细节,或者使你在转移注意力从而忽略关键事实,突然改换话题以避免谈及敏感内容。
亲密关系和普通关系中的说谎行为。在大多数社会交往中,最普通的谎言是对说谎者有利的谎言,可以避免尴尬、内疚、不便或者寻求赞同或物质收益。然而,四分之一的谎言是为了对方的利益而作出的不实之词,可以保护他们的感情或者增加他们的利益。欺骗者猜疑:当人们对别人说谎时,他们经常会认为谎言的接受者也因此不值得信任。
谎言与说谎者 谎言一般比事实真相更简短、更缺乏细节,除非谎言很重要以及说谎者非常渴望谎言能侥幸成功;当说谎者非常在意要传递出最完美的谎言,他们编造的情节就比那些动机不高的说谎者所编造的更为令人信服。非常渴望谎言能成功的人一般比对谎言成败不太在乎的人更容易让人察觉。
对伴侣欺骗行为的觉察 亲密的伴侣对彼此的诚实总是信心满满,但他们的自信却与他们判断的准确性一点也没关系。随着亲密关系变得更加亲密,信任也在增加,伴侣们觉察彼此欺骗的准确性却有减无增。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欺骗伴侣的能力要强于伴侣识破他们的能力。
背叛
背叛是我们信任的人做出的讨厌的、伤害人的行为,并且在情理上我们根本预期不到这种背信弃义的不端行为。
背叛的个体差异 男性更可能背叛自己的爱侣和生意伙伴,而女性更可能背叛他们的朋友和家人。
背叛的两面性 背叛亲密伴侣的人通常会低估其背叛行为所造成的危害。背叛者经常认为他们的行为没有危害,不会造成严重后果,他们很容易发现一些减轻罪状的环境因素,为他们的背叛行为辩护。
应对背叛 (1)勇敢地正视背叛而不否认它的存在;(2)以积极的眼光重新解释背叛,并把它作为促进个人成长的动力;(3)依靠朋友,寻求支持。
宽恕
宽恕是“一种针对曾不公平对待你的人,放弃你的报复的决定”。不安全型的人不如安全型的人宽容,因为前者更多地沉溺于愤怒的思绪中,使得伴侣的越轨行为鲜明地保存在他们的心里。宽恕通常能改善亲密关系。
冲突
冲突的性质
冲突的定义 每当个体的动机、目标、信念、观点或行为妨碍别人,或者与别人矛盾时,就会发生人际冲突。只要有人妨碍别人行动或者阻碍别人实现愿望,不管当事人是否意识到,都足以引起冲突。
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任何两个人在情绪和偏好上都会不时地存在差别。伴侣双方的目标和行为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时断时续的对立。第二,冲突不可避免,因为在亲密关系中交织着一定的张力,它们迟早会引起一些紧张。当人们投身于亲密关系时,他们经常会体验到称为辩证的对立而又统一的动机,这些动机从来不会完全得到满足,因为它们彼此矛盾。
冲突的过程
激发事件 彼得森把激发冲突的事件分成四个常见类别:批评、无理要求、拒绝和积累的烦恼。批评指被人视为具有贬低或诽谤意义的言语和非言语行动。无理要求指看起来不公平的索取,因为它超过了伴侣们的正常期望。拒绝指某人请求另一个人作出期待的行动,而另一方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反应。最后,积累的烦恼指相对轻微的事件不断重复变得恼人。这类事件常以社会过敏的形式出现:烦人小事一再发生,人们表现出厌恶和恼怒的过度敏感的反应,这种反应与任何特定的挑衅事件本身相比都显得有点小题大做。
归因 任何两个人在社会交往中都会存在不同的视角,这往往是引起愤怒争执的另一个根源。行动者—观察者效应确保了伴侣们对自己行为的解释与任何其他人相比都会存在些许的差异,而自利偏差使当事人比其他人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更好的评价。归因式的争辩通常很难得到解决,因为对事件的解释并不存在最终客观正确的单一解释。男性比女性更可能把冲突判断为故意背叛和轻蔑的信号,这就使惩罚和报复变得正当。
介入和升级 只有在伴侣双方都希望避开争端,才能避免冲突,并且只有在以下两种情况下,争端才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要么激发事件微不足道,不值得积极地争执;要么争端看来很难处理,冲突没有任何好处。否则,就要设法解决争端,双方就介入冲突。
接近/退避模式 一方(接近者)批评、不断唠叨、向另一方提出要求,而伴侣(退避者)逃避正面接触、退避、采取守势。受到退避者消极退缩的影响,接近者可能更加执着于解决争端;然而,这种增加的压力往往使得退避者甚至更加抵触、寡言,并且这种模式会继续下去。在全世界,多数情况下女性是接近者而男性是退避者。
协商和顺应 卡里尔.鲁斯布特发现有四种应对冲突和不满的不同方式。1.讨论是指以主动、建设性的方式来行动,通过与伴侣讨论问题、改变自己的行为、获取朋友或治疗师的建议从而改善交往情境。2.忠诚是指以被动、但建设性的方式来行动,通过乐观地等待条件改善而表现。3.离开是指以主动、破坏性的方式来行动,通过离开伴侣、威胁要结束亲密关系或者施虐行为如大喊大叫、大打出手而得以表现。4.忽视是指以被动但破坏性的方式来行动,通过避免讨论关键性的问题、减少与伴侣的相互依赖而表现。当个体变得忽视,就会袖手旁观,眼睁睁地看着形势恶化。
应对冲突:四类夫妻 争论到底能促进还是侵蚀伴侣的满意度,取决于两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第一个是伴侣偏好的相似性,第二个是争执进行的方式。多变型的夫妻会发生频繁、激烈的争论。他们投身于火热的辩论,努力说服和影响彼此,他们常常表现出很高水平的负面情感,但他们能充分运用智慧和真知来缓和愤怒。确认型的夫妻更有礼貌地争斗。他们往往比多变型的夫妻更镇定,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更像合作者而非对手。他们的讨论或许会变得很激烈,但他们常常通过表达共情、理解对方的观点来彼此确认。逃避型的夫妻很少争吵。他们回避正面对抗,如果他们真要讨论他们的冲突,也非常温和谨慎。敌对型的夫妻最为独特,他们的交往主要表现为负面特定。敌对型夫妻不能维持美好行为对恶意行为的5:1的比率。
冲突的结果
冲突的结束 彼得森描述了冲突结束的五种方式。分离指伴侣一方或双方在冲突没有解决时就退出的冲突结束方式。支配指伴侣一方得逞,另一方停止反抗的冲突结束方式。妥协指双方都降低期望以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替代办法来结束冲突。整合一致指具有创造性、灵活性地满足双方最初的目标和期望。结构性改善指伴侣不仅得到他们想要的,而且从中得到学习和成长,使他们的关系发生可喜的变化。
冲突的益处 对大多数人而言,成功的冲突管理包括自我控制。你在保持乐观、避免罪责归因、掌控愤怒上越努力,你就越有可能变得宽容、灵活、有创造力,越有可能达成整合一致。你要成功地做到戈特曼提出的三个“不要”,也需要自我控制:不要退避;不要消极;不要陷入负面情绪相互作用的怪圈。
说话者—听话者技术可以帮助夫妻们针对有争议性的议题进行平静、清楚的沟通,能促使人们使用主动倾听技能,即使存在分歧也能增加伴侣的理解和彼此确认。要使用这一技术,伴侣们可以指定一个小物体作为发言权的标志。不管是谁得到发言权就是说话者。说话者的任务是使用“第一人称陈述”来简明扼要地描述他/她的情感;听话者的任务是不要打断、仔细倾听,然后复述说话者的信息。当说话者对听话者理解自己的情感感到满意时,交换发言权,伴侣们转换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