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寿光到日本——环球同此凉热
从山东省寿光市遭遇台风和强降雨,再到之前日本北海道的强台风和地震接连爆发,
为全球气候环境再度敲响了一个警钟。
时间回到过去,早在1973年就有一本科幻小说《日本沉没》横空出世,畅销日本,
而作家对于这一面对这一悲剧的他国人民的心理描写是这样的:
“……但大部分人的心中,却对遥远的远东一角正在发生的悲剧性奇观充满了第三者的好奇心。内心深处各种心情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庆幸他们的灾难未在“自己的土地”上,对异常“繁荣”的国家的灭亡,感到些微的幸灾乐祸,对自己国家不得不大量地接受这些难以理解的工作狂式的国民而不安,等等。“
不得不说,作家小松左京的观察鞭辟入里。
不过,爱不分国界。当初08年汶川地震时日本是第一支赶到的外国救援队(具体帮扶措施详见徐静波博客)。
而值此风雨飘摇,冷暖不定的气候下,或许我们可以在闲暇时光,
再度品味一下当年那些精彩绝伦的灾难电影,或许是特效出色,或许是纪实风格,
但我们都能从中或多或少收获一些东西,为以后预防,反思自我。
《后天》
该片主要讲述了温室效应造成地球气候异变,全球即将陷入第二次冰河纪的故事。
北半球因温室效应引起冰山融化,地球进入第二冰河期,
龙卷风、海啸、地震在全球肆虐,整个纽约陷入冰河的包围中的故事。 (该选段引自百度百科)
虽然本片的剧情和情感比较薄弱,但是当看到大部分人有惊无险地跑进纽约图书馆,
最终焚书取暖的时候,这个缓和部分让我们感受到几分人与人之间的暖意。
同时也包含了对于知识与人类的某些思考在里面,毕竟大雪封城,有书可看,有水可喝还是挺好的。
都快死了还不忘贫嘴
至于外界的生死挣扎和政府与气候学家的角逐,似乎都在这个暖和的火团中弱化下来了。
天灾人祸面前,有一席之地殊为不易啊!
而结局也不意外。只是如今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如此排斥墨西哥“移民”。
在这部电影中,美国人却成为墨西哥等国的“移民”,殊为讽刺。
《深海浩劫》
作为一部与商业大片《后天》相反的电影,如果说冰川世纪与人类活动还有比较间接的关系,
这部电影所讲述的石油泄漏则可以说是完全由人类引发的污染灾难。
而在实际生活中,天灾引发的死亡有限,而安全事故全更多占据我们的新闻视野。
这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剧情片弱化了灾难特效,主要聚焦于人物关系,
事件走向如同鼓点一般逐步走向高潮,让观众从现实的角度审视,真实生活中的灾难是如何发生的?
它与我们信奉的“市场经济““GDP至上”,“官僚主义”有何关系?
更深层次的,则是哲学家提出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思辨。
当灾难发生,身处驾驶室的员工想要关闭深海油井的时候,
另一个人阻止她说:“你没有这个权利。”
这个时候,这样的作为是多么讽刺啊!
灾难的开始
作为起始部分,电影通过各种暗示隐喻接下来的灾难背景。
首先是男主角女儿的科学实验,用罐装可乐,加上金属的空管子插在入口处;
最后在上面滴入蜂蜜,最后可乐井喷,预示了接下来石油泄漏的浩劫;
之后,还有男主角与妻子偶然谈到的保险;
上级主管带的紫红色领带预示了石油泄漏的最高警报级别;
直升机撞上了飞鸟;男主角对最高主管的抓鲶鱼的隐喻......
(真的立了很多Flag)
而电影的转折点就是,当操作员向直接主管做最后申请的时候。
出于对某些非常现象的质疑,以及全员都在等待他发出最后的指令的压力,
同时在船舱另一个的表彰会上的欣喜,最后致使他做出了决定,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导演在此的高超处理,就在于如此平静下隐藏的致命危机更令人不寒而栗。
类似的另一部电影《阴谋》,讲述的就是纳粹在万湖会议上做出的犹太人大屠杀决定,
会议历时90分钟,看似平淡,理性的决策下面,却预示了最残酷的人类命运。
终于当爆炸发生的时候,这根线绷断了,身为观众的我们都松了一口气。
接着被带入情节高潮:接连的爆炸,泥浆井喷,看着石油工人大火焚身,
被高压泥浆撞飞,被弹射的铁皮碎片击伤……
现实的情况
一切的灾难,都与受害者直接联系在一起;
而我们通过荧幕观看时,仿佛也与当事人设身处地面对这一灾难。
而这,再一次说明了人类是一个集体,我们不能在这些全球效应下独善其身,
那样,我们或许都该做出某些改变了。